肥而不腻的葫芦头,她当真还是第一次吃到。
璎珞本来食量不大,但这日晚膳却就着葫芦头,一连吃了两碗满满的玉米粥。待小蝶来收拾碗碟时,才发觉自己已经吃撑了。她一脸苦笑地揉着肚子,叹了口气道:“摩诘,你做的葫芦头好吃是好吃,只是嘴巴要被你惯坏了。”
璎珞方才津津有味吃葫芦头时,王维一直含笑看着她,特地多留了几个给她。看小蝶收拾好走出屋子,王维顺手揽过璎珞的腰,替她轻轻揉着肚子,说:“不打紧,你若喜欢,我得空了就做给你吃。”
“不要。若照这样吃下去,我迟早也要变成一个葫芦头了。”璎珞用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个葫芦头的形状,忍不住笑了起来。
“变成葫芦头好啊,我答应过阿娘,要把你养胖些才好。而且,胖一点……”看到王维眼角眉梢不怀好意的笑,璎珞立即明白过来,不待他说下去,就笑着跳了起来,说:“不和你贫嘴了,我去把夹袍衣袖改好了才是正经。”
王维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起身说:“好,我陪你。”
小蝶早已准备好针线,璎珞就着烛光,穿针引线地缝了起来。袖口上,渐渐有了一圈精致的小小云纹。
王维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只觉烛光暗淡,很是伤神,就拿来竹剪,仔细地剪了剪烛芯,烛光顿时明亮了许多。王维满意地点了点头,嘱咐璎珞道:“夹袍合身便好,不绣云纹也使得,仔细伤了眼睛。”
璎珞点了点头,抬眸微笑道:“哪有那么娇贵,再绣一圈就好了。”
“好,我在旁边临帖,等你一起。”
“嗯,好。”
王维走到案前,翻开岐王送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提笔临帖。
《九成宫醴泉铭》写于公元632年,欧阳询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他晚年得意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铭”,且集“三绝”于一身。一绝是由大唐名臣魏征撰文,二绝是由书法大家欧阳询正书,三绝是记述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如今是721年,距离632年,也无非只是不长不短的89年。然而,唐太宗也好,魏征、欧阳询也罢,这些曾经风云一世、名垂史册的人物,早已灰飞烟灭。在“时间”这个浩浩荡荡的舞台上,任谁,都只是过客而已……
比名垂史册更真实温暖的,倒是人和人之间的那份情谊。都说睹物思人,每次临帖,王维都会想起岐王。虽然他在华州,他在济州,彼此山高水远,音讯全无,但只要有这本仿佛还带着岐王余温的名贴在,便足以慰怀。只是不知道,和岐王一起去九成宫看《九成宫醴泉铭》碑的心愿,何时才能实现?
约莫一柱香的功夫,璎珞终于绣好了夹袍袖口上的云纹。她揉了揉眼睛,仔细端详了一会。这件夹袍,若是穿在旁人身上,或许也是有限。但若是穿在王维身上,仅是袖口那错落有致的云纹,就会让人觉得有种说不出的高华气韵。
看璎珞在烛光下揉眼睛,王维忙放下毛笔,绕过案几,走到璎珞身边,从她手中接过夹袍,仔细看了看袖口的云纹,不无疼惜地说:“如此精细的云纹,到底费眼睛,今后不许再这样了。待会我拿热葛巾给你敷敷。”
璎珞从王维手中取过夹袍,仔细地折叠整齐,说:“你喜欢么?等天气好了,我还想去东市挑几块趁意的面料,再给你做几件合身的袍子,明年春天便可以穿了。”
“我自然喜欢,只是,你莫太辛苦了自己才是。”
璎珞笑着摇了摇头,说:“摩诘,我一点都不觉得辛苦。方才缝夹袍时,我想着,从今往后,你身上的穿戴之物,都和我有关,我便满心欢喜。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这是我身为你的娘子才有的特权。”璎珞抬头,俏皮地笑着。
或许,世间最好的爱情,就是只因我是你的娘子,你是我的夫君,就觉得拥有了全世界。其他的事情,都已不再重要。
王维心中似有一股暖流淌过,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他低下头,笑着拥璎珞入怀,将她的头轻轻按在胸口。即便隔着夹袍,璎珞也能感觉到那一下又一下沉稳有力的心跳,透过胸口向她传来,在这宁静的夜里,显得分外清晰。
好半晌后,他在她耳畔柔声道:“娘子,夜深了,你要不要行使你的特权?”
璎珞顿时醒悟到自己方才说错了话,想要逃开,哪里还来得及?只觉腰上一紧,便被王维打横抱起,大步向内室走去……
璎珞叹了口气,将脸深深埋在王维胸口。幸福的笑容,向花儿一样绽放。
第37章 新婚燕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