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和璎珞来到济州后的第一个冬天,悄然而至。
济州的冬天,显然比玉真公主所在的青城山,寒冷得多。卢县街头,更是人烟稀少、人迹罕见。
这日傍晚,王维从济州府回家。一路上,朔风凛冽,大雪纷飞。王维头戴斗笠,身披斗篷,望着无边的雪景,心中暗忖:“天地之间,空茫一片,倒是可以入画。”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他的洒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中,也体现在他的书法和绘画中。
唐人大都喜欢端严饱满的楷书,他却更爱潇洒不羁的草书和古朴典雅的隶书;唐人大都喜欢工整写实的工笔画,他却更爱尚意轻形的水墨画。只是,他不知道,800多年后,明代画家董其昌高度评价他的水墨山水画,“特臻其妙”,是当之无愧的南宗山水画之祖。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对于此刻的王维而言,没有什么比回到温暖的家中,陪璎珞一起用膳更为重要的了。
王维刚掀起帘子,推门而入,璎珞就迎了上来。她一边替他卸下被大雪濡湿了的斗篷,一边将一个小巧精致的铜质汤婆子塞到他的怀里,说:“外面天冷,你暖暖手吧。”
屋外冰天雪地,屋内却是春意盎然。这一室的春天,是璎珞带给他的。
王维嘴角含笑,摸了摸璎珞的手,眉头微微皱了皱,说:“璎珞,你的手怎么有些凉?”
璎珞笑着拉王维坐到榻上,蹲下身去,替他脱去半湿的靴,换上一双早已在炉上薰得热乎乎的棉鞋,说:“方才我和小蝶跑到院子里玩雪,本想堆个雪人来着,可惜雪越下越大,终究未能堆成。”
王维拉璎珞起身,捏了捏她冻得有些发红的脸颊,笑道:“你到底还是孩子气。”
“以前在家中,每逢下雪,兴宗就会拉我去院子里堆雪人、滚雪球。”璎珞一脸兴奋,两眼都散发着一种光芒,一脸期待地说:“待会雪停了,你陪我堆个这么大的雪人,可好?”
“好,为夫乐意效劳。对了,方才我回来路上,还想着如此雪景,可以入画,却未想好是否要将人入画。如今倒是有了,就画一幅《璎珞玩雪图》,岂不更妙?”
“嗯,先是赏雪,再是玩雪,最后是画雪,倒是不枉这大雪卖力下了一场……”璎珞看着王维,笑着眨了眨眼。
两人正说笑间,小蝶已布置好食案,请他们用膳。王维忽然拍了一下脑袋,提议道:“璎珞,如此雪天,我们也该喝一杯才是。前些日子,我得了一坛上好黄酒,冷天喝最是适宜。”
璎珞虽不胜酒力,但从小看着父亲喝酒,自然明白冬日里喝酒的好处。她点头笑道:“好啊,我陪你。不过,记得阿爷常说,黄酒酒性偏热,要热喝下去,才发散得快。如果喝了冷酒,就会郁结在五脏六腑里,反倒要人去暖它了。咱们烫上一壶,慢慢喝可好?”
“对,我想的正和你一样,黄酒要温了喝才好。你坐着,我这就取酒来。”
说着,王维起身走向书房,不多时,便双手捧来一坛沉甸甸的黄酒,稳稳放在食案上。璎珞让小蝶切了一些生姜丝,放入锡壶,递给王维。
王维打开酒坛,从璎珞手中接过锡壶,舀了满满一壶,放到红泥小火炉上,并往火炉里添放了一些木炭。
一炉火光,似乎只为温热这一壶黄酒。不多时,醇厚浓郁的酒香,伴着清爽怡人的姜香,渐渐从壶中飘散出来,弥漫在了整个屋内。
璎珞深吸了口气,说:“摩诘,我怎么觉得已经有点醉了。莫非闻着酒香,也能醉人?”
王维一脸宠溺地看着璎珞,打趣道:“娘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璎珞托着香腮,侧头想了想,答道:“与君共此时,一杯何以酣?”
王维挑了挑眉,颔首微笑道:“佳人如有约,何惧三尺寒?”
璎珞才思敏捷,继续应答如流:“但凭君一语,万里咫尺间。”
“娘子,看来想要难倒你,也非易事了。”王维对璎珞抱了抱拳,眼里是毫不掩饰的欣赏赞叹。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你身边久了,就算是个榆木疙瘩,恐怕也会胡诌几句了。”璎珞俏皮地笑道。说罢,看了看酒壶上冒出的腾腾热气,说:“酒已温好,我为你斟一杯。”
说着,翩然起身,取过酒壶,将琥珀色的黄酒从锡壶中缓缓倒入王维的杯中。
“娘子为我斟酒,倒真是应了你方才那句:一杯何以酣?千樽亦不足。”王维接过璎珞递来的酒杯,闻了闻酒香,一脸沉醉。
“大醉足以伤身,小醉可以怡情。今夜不可贪杯,只可小醉哦。”璎珞娇嗔。
食案边,卧羊铜烛台上的五根蜡烛,氤氲成一团团朦胧的光晕。在杯中轻轻荡漾的黄酒,似乎散发着一种黄澄澄的光芒。王维举起酒杯,久久看着璎珞,半晌才说:“璎珞,谢谢你这样陪着我。”
璎珞心中一动,忽然想起了汉代梁鸿和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抬眸笑道:“摩诘,原先读《后汉书梁鸿传》,总觉得梁鸿和孟光的故事,史家是不是用笔夸张了些?如今想来,大约是真的。”
“梁鸿是个贤德之人,很
第38章 饮酒猜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