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二章 祈福[2/2页]

幸与君相逢 木子李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言道破心事,自觉莽撞,不好意思的抿了抿嘴唇,道:“父皇为社稷日夜操劳,前几日在蒙古大汗面前,虽然谈笑风生,却在间隙间不停咳嗽。第二日在朝堂上,更是因龙体违和,当着大臣面宣了御医,服了药汁。娘娘为父皇所重,请您务必在圣驾前替儿臣多劝一句。朝廷中能人甚多,皇上不必太过操劳,好生养护龙体才是。”
      “呵呵,千岁真是个大孝子。这番话,何须他人多言,王爷自向皇上禀明就是。”
      “唉……”宇文轩轻叹一声:“本王的处境,你不知么?这么多年来,我为朝廷尽心尽力,只期望着博得父皇的一句赞许。但皇上始终对我不冷不热,说句大不敬的话,本王有时见着皇上,大热天的都觉得全身发冷。若不为此,本王怎会出此下策,把你送进宫?唉,俗话说君恩难测,此次要不是你冒死递出话来,本王真要被蒙在鼓里,被三弟断了后路。”
      “这是了辰应尽之份。如今蒙古事定,辰儿也舒了口气。但千岁莫怪辰儿扫兴,我有一句话,藏在胸中许久,如今当着千岁的面,就挑明了。”
      她神情严肃地看着宇文轩,手心里暗暗攥出了汗。
      宇文轩诧异地看了她半响,道:“请说。”
      “这场战事消弭于无形,原是殿下的大喜事。但在此事中,皇上的所作所为,却令人心疑。辰儿原想皇上是不愿朝中一姓独大,故而偏袒蒙古、打压燕王,但看皇上重用巴图,不免让人怀疑,他是否事前就已知情?这几日,他盛情款待蒙古来人,听说过几日,还要去行宫围猎。巴图已被这天大的荣宠冲昏了头,说句不中听的,皇上就是命他杀了全家、灭了全族,恐怕他也心甘情愿。这浩大的蒙古草原,如今已尽入皇上之手。再看纳兰氏,在这个众谤加身的节骨眼上,却被皇上赐婚加爵,立时堵住了满朝上下的嘴。皇上,实是此次争斗的大赢家啊。”
      “是啊,父皇洞察千里,本王自愧不如。”宇文轩摇头自嘲道。
      “还有吴王爷,辰儿原以为他只是个好色的庸主,但在这一月中,他始终称病不出、置身事外,难道是预知了圣意?呵呵,说起爷的这位风流二弟,满江南都传遍了,前些年,居然还别出心裁地在西湖畔搭了个凤凰阁,专请青楼花魁登台作赋、饮酒取乐。真是胡闹至极、斯文扫地。”
      “呵呵,是啊。”宇文轩闻言也笑出声来:“这个弟弟,素来得父皇宠爱,任性惯了。十六年来,每逢皇上圣寿,都推三阻四地不肯前来,找的还都是些立不住脚的由头。嗯,爷记得,大前年,他说江南科举出了弊案,他作为镇地藩王,无颜面圣。前年说是身子不适,恐路途遥远、撑不到京城。去年,居然上奏说已然收拾好行装,但在临行前忽得一梦,说自己流年不利,不宜面见君主。为免祸及圣躬,不得已负罪辞谢。你听听,他说的都是些什么话?唉,也亏得父皇大度,这种混账借口,竟也一股脑地忍了下来。”
      “贤淑恭和皇后在世时备受龙宠,瞧在她的面上,皇上也必然高看吴王一眼。只是这位王爷,太过风流随性,恐非社稷之福。”
      你哪里知道啊。宇文轩在心里暗自叹道:二弟天赋极高、个性要强,他如今的样子,也是被逼出来的。那年,要不是我在琉庆宫里好说歹说,硬拽住了他,他竟要活生生撞死在宫柱上、为母殉葬。这些年来,他对父皇诸多忤逆,无不是为了当年的这口气。说到底,他还是仗着圣宠,故意挑衅、想给父皇找不痛快而已。不过,皇帝每在听闻他的轶事后,只是淡淡一笑,甚至还和内侍笑谈,说先祖武皇帝也是如此,风流公子,未必不能成一代圣君。唉,父皇偏心若此,做儿子的,还有什么话说。
      他心中愤懑,却反而大笑道:“二弟怕是在江南沾染上的士人习气,这种私事,做哥哥的也不便多说。父皇容得,我们这些做兄弟的,又有什么容不了的?”
      言了辰脸色一变,冷冷说道:“爷千辛万苦稳住蒙古,却不能到皇帝驾前直言,实是件大憾事!皇上明赏纳兰氏,暗里恐怕早就因燕王之事生疑,爷再烧把火,就能把他们拉下马来。如今最大的问题,却在吴王身上,皇上如此偏宠与他,若是哪日下诏立为太子,爷的登位之路恐怕更加艰难。哼哼,了辰倒不信,以他那种张扬不羁的性子,就真找不出半点纰漏么?”
      宇文轩猛抽一口凉气,他惊诧得望着眼前人。这个女子,几月前还是清秀温婉的佳人,一入宫后,居然变成此等冷酷模样,其心机深沉、狠毒,不容小觑。她……当真是一心一意,想助自己称帝么?
      他顿觉心寒,低头半晌不语,只呆呆望着前方袅袅的香烟和肃穆的金像。言了辰妩媚一笑:“王爷,了辰不敢让通明大师久等,这就去了。千岁也请回。”
      不待宇文轩答话,她径自向门外走去。一阵香风拂过,宇文轩不禁失神。她的声音,真如文月一般优雅、清丽,但她的心,却如暮后的海子、墨色深沉,令人惊惧。

第六十二章 祈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