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末周初形成的〝阴阳五行说〞,是当时关于宇宙生成的理论,发展到后来,成为指导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从政治、军事、农业、天文历法乃至宗教、伦理、艺术等等,没有一项不和〝阴阳五行说〞相联系的。〝阴阳五行说〞可以分为〝阴阳说〞和〝五行说〞两种;但〝五行说〞必含〝阴阳说〞,而〝阴阳说〞也必含〝五行说〞。
〝阴阳说〞以阴阳二气的相对势力,为天地万物生成的基础;这种势力,互相消长,阴极度增长就变为阳,阳极度增长则变为阴,这样错综复杂的交替,形成了宇宙间千变万化的现象。《周易》就是应用〝阴阳说〞,星形成一套哲学思想体纟;因而可以说,〝阴阳说〞最初成于《周易》。 〝五行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其现象发生无限变化的基础;把木火土金水说为五种元素,实际不如叫做五种势力的形成比较适合些。这五种势力的形式,在天上就形成五星,即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在地上就是木、火、土、金、和水五种东西;对于人来讲就是所谓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就使地上的木和人心的仁都发生变化。这样则天、地、人三界是互相影响的,占星术就是以此为基础。因此,就〝五行说〞在古代天文学中的作用来讲,可以说就是中国的占星术。
〝五行说〞在古时的运用很广泛,凡以五物为一组的事物,都可配称五行;例如: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时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音 角 征 宫 商 羽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常 仁 礼 信 义 智 十日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从春、夏、罚、秋、冬五时配合为木、火、土、金、水推究,古人认为春和木星、夏和火星、秋和金星、冬和水星具有同性性质。夏季炎热,属于纯阳,冬季寒冷,属于纯阴,因而,可以认为火星是从日溢出,而水星从月溢出的。春是阳渐盛而阴渐衰的季节,秋是阴渐盛而阳渐弱的季
025 阴阳五行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