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专门奏请皇上的密折,只要到了南京的瞻园,立即就会被送到乾隆的案前,但是乾隆在御批完这些奏折后,每送出去一份都要经过和珅地仔细检查,只要稍微有点不合自己的主意或者有对自己不利的嫌疑,就立即扣发。然后和珅再
的名义转发这封御批,不过那就是只告诉收件人具体而完全不同于乾隆的口气了。和珅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整个国家还能够照常运转着想。
以前和珅总以为皇帝只是处理军国大事、掌控整个朝局,可是现在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这各地大小臣子上来的奏折,只要军机处地那几个军机大臣们认为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部分都写个节略报给乾隆,重大的关乎一方百姓兴旺的奏折,基本上都是原封不动地给乾隆转了过来,所以这乾隆御批的奏折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直隶、山西的春播到了,要告诉地方官及时向百姓舍肥、舍种子,一定要保证春播顺利地完成;什么张家口一带又下大雪了,要责成当地的知府和县令及时出巡,不能出现一个灾民冻死、饿死,有房屋被压塌的,官府要派人及时修葺;什么今年地端午节,京城凡是五十随以上的鳏寡老人每人半斤肉一斤酒等等等等。
和珅看着这些奏折还真觉得这乾隆是个好皇帝,处处想着黎民苍生,时时惦记着社稷百姓,有时候还真想把乾隆给放回去,但是理智告诉他,那样做,无疑于自杀,——也许乾隆是身患之灾才会想到黎民百姓地,也许这是他的一个糖衣炮弹,只要是稍不留神就会上当,一旦到了神龙入海,那估计这大清朝也没有卖后悔药的!
为了造成乾隆深居瞻园的假象,和珅还到毗卢禅院把乾隆的那些随驾人员都接来了。刚开始乾隆可能还觉得有点失落,从一言九鼎、至尊无上的皇上一下子成了这个颇似农家小院的普通一住户,心理上肯定是受不了。这一下可好了,白日里那些随驾的那些大臣和侍卫在身旁唯唯诺诺、服服帖帖,北京军机处和各地的奏折照样原封不动地给他送来,他的朱笔一挥,照样还是大清皇帝的上谕,另外晚上还有英英和嫣红两个嫔妃同塌而眠,他在中间左右逢源,这时间一长,也分不出什么南京北京了。
这样做其实也是乾隆炉火纯青的帝王心术的极致表现,如果乾隆受不了这样类似于软禁的奇耻大辱,那么根据满清的祖制,消息一旦传出去,盛京的几位铁帽子王爷和北京王室立即就会重新立一位新君,然后诏告天下,从此他就再也别想坐那张龙椅了!仔细一想,自己最有出息的两个儿子,老十一成亲王颙瑆和老十五嘉亲王颙~样,身陷,另一个正在缅甸孤军作战,一旦后方出现什么变故,或者和珅一怒之下弄出点什么花样来,那颙那样一来,这江山社稷,京师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岂不是就要拱手让人?——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在康熙晚年,那是拼了身家性命不要才把皇位争了过来,如果到了自己手里给弄丢了,那样百年之后,又有何面目去见自己的父亲和大清的列祖列宗?
乾隆这样一沉得住气,最着急的就是和珅了!
现在曹雪芹一问到这些,和珅深深叹了一口气,刚想把自己的苦衷向曹雪芹倾诉一番,可是刚一开口,就见门口的刘全进来回道:“老爷,曹先生,吕仲先生来了!”
“吕仲来了?”和珅一想这个吕仲,心里就直犯嘀咕。
他原本想着把曹雪芹和吕仲都接到瞻园里来住,一来给曹雪芹个面子,反正自己现在就是大清王朝集团的印钞机,也不在乎多管一个老头儿的酒饭,二来他发现这个吕仲的确是个世外的高人,胸中的韬略自然也不必说,关键的时候也许能用得上。但是自从那天晚上,和珅发现这老头的目光有点不对头儿之后就对他有了警惕,因为以前在这方面吃过大亏,所以和珅前思后想,还是谨慎了一点儿,所以这个吕仲,他暂时还没有录取。
和珅一听吕仲来了,心里大喜,想道:“这老头来得真是时候,我正好借这个机会面试一下,只要你给我出个主意,能把乾隆给打发了,那就算是你过了关,我就立即决定录取你,今后锦衣玉食,车辇跋扈,让你到老也享受一下这富人的生活;要是你再跟我倚老卖老,那我和珅不是陪你推磨的,你今后就别想再登我的门!”
想到这里,和珅冲刘全一摆手,道:“快请吕老先生!”
第三卷 PK乾隆 147章 囹圄皇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