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无人问津;反之越是离奇神秘之事,越是引得人争相而往。身份低下之人,平日或常擦肩,却不曾多看一眼;帝君王臣高高在上,一生怕也难以一见,却反而有无数人口口相传,甚至起居言谈都有人收录,身前身后诸般事情皆有人考究。两相对比,虽或感荒诞,却又暗合道理。
田丘之事也是这般。身处田亩之时无人相问,封侯拜相之余天下相传。至此不止,田丘其人考究已毕,又转而开始考证其他事件。诸般事件中,最令天下人好奇的,便是这位路人的身份了。大战国时代,七国之中帝王将相都有一番独特的经历,但在天下七分之后,几乎都露于人前了。惟独这位令田丘弃具离家的人物,自始至终未曾显露过面貌。
乡野传闻,齐恒帝赵拓登基之后,大宴群臣,席间曾经特地问田丘:“勉之,到得今日,莫非你还不肯说么?”田丘原本是农夫,后被师傅赐表字勉之。赵拓对于田丘的本事自然是钦佩赏识的,因此对于田丘的师傅更是崇拜得无以复加,几次追问倒也没有它意,只想一睹尊荣而已,若是能请得老人家屈就国师一类的职位,于大齐霸业也大有好处。谁料田丘执意不肯说,被齐恒帝赵拓逼得紧了,才说出师从乃是世外之人,不便露面云云。
田丘虽然说得含糊,但依然露了些消息。有好事之人据此推断,田丘的师傅,多半是一位道人。因为田丘日常起居言谈中,均不时带些道家的味道。田丘对此既不承认,也未否认,因此传言更烈。只是那道人究竟身在何方,尊号为何,除了田丘,怕是再也没有人知道了。
“恒帝牧羊日,庄皇垂钓时;书生遇樵子,耕夫见道师。”这就是歌谣所唱的历史渊源,各方人物的来历。
和尚一番讲述之后,也不禁慨叹一番。楚离更是听得悠然神往,这等世外高人,轻易不显于人前,动辄惊天动地,实在非是世俗之人所能揣度甚或效仿的。就拿方才见过的那道人来说,虽然也是仙风道骨,一派出尘模样,但楚离细细一想,这道人与和尚所说的境界还差得远,和那等世外高人相比,仍旧少了些味道。
只是时光匆匆,岁月无情,百年之后,功名利禄,尽皆化为尘土。就算那道师修为惊天,也抗不过悠悠岁月,水滴石穿。想到这里,楚离不禁唏嘘一叹。和尚见了一笑,问:“你娃娃年纪不大,却这般喜欢叹气,究竟为的啥?”楚离一笑,讲心中所想据实说了,岂料和尚听了哈哈大笑:“你个瓜娃子,年纪不大想得倒远。不过这一次你可想错咯!你看洒家多大年纪?”楚离看了看,和尚充其量也就六旬上下。和尚面色一整:“洒家今年已经七十八了!”未理会楚离的惊奇之色,和尚继续说道:“那道师虽然不常露面,但也不是不吃柴米油盐。世人不知道他的身份,可不代表没人知道。”
第十三章 道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