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歌谣
和尚几次三番,言语间都提到个小道士,似是先入为主把楚离当作了小道士的徒弟,不由得让楚离有些纳闷儿。和尚年约六旬,若是被他称为小道士而同时又能收徒的人,至少年龄也得四十上下,更何况楚离深知,若和尚修为精深,只怕面上年龄远比实际为轻,那这“小道士”……怕也不能按照常理来推断了。能让和尚言语间颇为嘉许的道长,一定不是平常人物。只是即便再不寻常,和楚离都没什么关系,楚离自离楚之后,似乎还只在刚才见过了一位道长,和尚凭什么断定自己就是那“小道士”的徒弟呢?楚离心中疑惑,欲解释一番,却忽地心中一动,强自把这念头压了下来。
楚离见和尚欲言又止,食指曲张咽喉耸动,心下不由一笑。挥手招来店伙添了一壶酒,和尚果然笑逐颜开,这才接着讲了下去。
歌谣前两句,说的正是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为当今齐国的开国皇帝齐恒帝,另一位,就是楚国的开国皇帝楚庄皇!
“恒帝牧羊日,庄皇垂钓时。”
齐恒帝赵拓在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个落魄的流浪儿,晚乐时期流落在北方牧羊,饥一顿饱一顿,生活相当困苦。到得后来北方兵变,被强拉硬扯充了边军,几场大战打下来,居然节节晋升,从此开始有了名望。继而乱世一现,豪雄四起,齐恒帝带领一群兄弟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终于创立了大齐的基业。
相比之下,庄王项德的日子则要比恒帝赵拓好得多了。庄王项德,乃是世袭的王爷,祖上赫赫有名,乃是大乐朝开国功臣之一的项霸!说起项霸,《乐典》分卷《英雄谱》中有他的本纪,根据上面的描述,此人类似三国时代典韦一般的人物。勇猛善战,悍不畏死,一生征战,连续救过大乐朝开国皇帝黄巢六次性命!因此在大乐朝建国之后,项德一跃而起,成为极少数的异姓王之一,而且是世袭罔替的王爷!什么叫世袭罔替?就是:这个王爷称号从此就是你家的了,子子孙孙,都是王子王孙,谁也抢不走。因此过了几百年,到庄王项德这一代,依然是王爷。含金量比开国王爷不同,但屡世王侯,那份世家威势也自然非同一般。
晚乐时期,昏君当道,朝政腐败,但由于几百年积累的厚势,皇家威望还在,昏政虽多,弄得士民怨声载道,但还没有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此时偏远之地已经有了小规模的叛乱,包括赵拓所在的北方,但都没有折腾起来。此时各地藩镇,封疆大吏,手握重兵的将军,已经尽皆起了些心思,唯有庄皇项德浑浑噩噩,整日只是在溪边钓鱼,两耳不闻身外事,一心只钓水中鱼。其时有人以身为王侯不能为国分忧,尸位素餐为由上本参他,却被皇帝压了下来。言道其人累世王侯,此时诸人皆有反心,惟独项德寄情山水,虽不能为朕分忧,但没有反意
第十二章 歌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