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所谓: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中国的农历八月在秋天收获季节的第二个月,所以古时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秋季和八月正中,故称中秋节,又叫月夕、八月节、果子节、团圆节。
四九城过中秋节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馈送水果、玩兔儿爷等风俗(此兔儿爷非彼兔儿爷,此兔儿爷是泥做的。)
仲秋是瓜果丰收之际,四九城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叫果子节。
《旧京风俗志》稿本有记载:“中秋日为团圆节,此日家人父子共相庆贺,照例必食苹果,谓之团圆果,故苹果之价此时最贵。”只因为苹果是圆的,取其团团圆圆之意。
除了苹果外,还有鸭梨、白梨、酸枣、沙果、柿子、石榴、虎拉槟等水果,都是从西北两山运过来的。
从八月初起,内城如东四牌楼,东、西单牌楼,东、西安门之外的热闹集市;外城如前门大街直达天桥,东自崇文门外花市,西至宣武门外菜市口,都摆满了果摊,连接不断。大都是临时搭建的棚子支帐,棚子里面灯烛辉煌,陈列着水果,供人挑选。这会普通百姓手里余钱都不多,也就是到了十一日左右,才逐渐热闹起来,十四五日达到顶峰。
有买家大都整筐整筐买走,(这些买家基本都是一个院子或者几家凑钱一起买的)当然,也有来凑热闹的,俗称‘逛果摊。
四九城的果子市场分为南北两处,一处就在南锣鼓巷附近,就是今天的鼓楼西大街这边。
等易华伟抱着小凤霞过来的时候,看着街上不免有些傻眼了,这里已是一片人山人海。
放眼望去,鼓楼以西到西魏胡同这一段,足有十米宽的街道上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被围得水泄不通。杨红梅得用力拽着着易华伟胳膊,才能不被人群挤散。
“怪我了,应该早点出门的。谁知道这会就这么多人了!”
饶是以易华伟的体质,抱着个小凤霞也是寸步难行,只能随着人潮缓慢前行。
一大妈昨天就交代易华伟买水果了,但昨天两人跟同学出去玩去了,没有去买。今个儿一大早,杨红梅就过来催易华伟了,本想着果子市场就在南锣鼓巷附近,易华伟也就不着急,逗弄了一会小铁柱才抱着不愿撒手的小凤霞慢悠悠地出了院子,谁成想……,失算了啊!
易华伟看着拥挤的人群有些发愁,这样下去可不行,得买到什么时候去?一会还得回去打月饼呢。
“红梅,你先抱小凤霞回去吧!”易华伟大声朝杨红梅喊道。
这会人声鼎沸,叫卖声、问价声、讨价还价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大,不喊大点声音近在咫尺都听不见。
“你一个人能行吗?”杨红梅有些不放心。
易华伟点点头:“行的,我一个人还方便一些,你先回去帮爸妈和面吧。”
&
第197章 中秋(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