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横秦岭家何在”,是唐代文学家韩愈遭贬时的喟叹和伤感,但对四川人来说,他们的家就在秦岭之南。
四川夹在两条孕育中国文明的大河—长江和黄河之间,可谓两条大河的分水岭。地理上有北方的雄俊,又有江南的秀美,也使得四川人的心灵介于文野之间。
第一次把‘天府之美名冠诸于四川的,便是历史上以贤智著称而几近于妖的诸葛亮,《隆中对》中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史学家常璩在其所著的《华阳国志》中也说:“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两则垂诸久远的‘广告让四川美名大噪。
四川的地势走向,地形结构,在整个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处于巨山大川的四面围堵封锁之中,被屏蔽在远离海洋的内陆之地,这就促成了四川在很多方面的“躲进盆地成一统”。
但也因为其富庶,历史上,四川的百姓经历过许多战乱,其惨烈程度可以用‘十室九空来形容。
丰饶的物产,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继之以闭塞交通,配以天险大山之屏蔽,使得割据政权收益大于成本,因此也不乏野心者。
到了民国时期,因为民国先天不足,加上各种外忧内患,使得光头在四九年退据台湾之前,从来没有完成过中国的统一,这就使得四川军阀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三五年的混战持续了17年之久,横征暴敛,给四川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但就是如此菲薄的底子,四川在三八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给予整个中国抗日战争以巨大的支持。不但接待了大量流亡人口、高校职员还有学生跟工厂工人、文化人…还解决了他们的衣食住行之需,而且负担了整个战时国家所需税收的三分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四川对整个抗战军队的支持是其他省份难以望其项背的。抗战中期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共号召学生青年十五万人,四川青年占四万,其中,安县曲山镇人王者成送自己儿子王建堂‘死字旗勉其保家卫国,尤其感人。一九三九年由征收田赋改为征收粮食,以备抗战。有农民说,宁愿吃‘观音土也要先交抗战粮。
这几年全国自然灾害时期,四川最先响应向中央调粮,三年期间四川总计调运粮食147亿斤,超过其他调粮省份调粮总和,有力地解决了京津沪等重要城市的断粮危机。
但…四川同时也是饥荒最为严重的省份。
满载着全国人民希望的火车、汽车、轮船从四川出发,传递生的希望的‘接力棒,奔赴全国各地,也带走了四川人民的自保的希望。
四川甚至都无力实现全国城镇人口27斤的定量标准,只能勉强维持21斤的定量标准,甚至后来机关厂矿职工只能维持在19斤的水平。
……………
刘燕出生在成都的一个干部家庭,家境还算优渥。父亲是军人,自幼聚少离多,家事全靠母亲维持,家中还有一个爷爷,两个弟弟。
刘父后来从部队转业来到川师大,分配到了伙食管理科,一家人就搬到了川师家属楼。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四川人的‘分裂属性,四川人‘耙耳朵的历史传承已久,但奇怪的的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往往在四川女性身上得到体现。
刘燕自幼聪敏好学,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搬入师大后更是如鱼得水。
刘母对刘燕的学业虽然不算挑剔但也不支持。在她看来,刘燕能读到高中毕业,就算是一个文化人,再去上大学则没有这个必要了,还不如老老实实嫁个好人家,早点过日子才是正事,在她十六岁那年就找了个院里的男孩跟她相亲。
一向对刘母言听计从的刘父,却难得发了脾气,直言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大学,并不留情面地把男孩赶了出去。
有了父亲的支持,刘燕也能安心读书了。但好景不长,刘父因为工作原因遇到了麻烦。
五十年代的师范大学生,国家规定免交每月九元的伙食费并按月定量提供口粮,由市粮管部门核对发放。
到了三年饥荒时期,刘父作为伙食管理科的负责任之一,面对缺粮这种局面,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帮学生渡过生活难关。
每天跟科里同事坚持到百里之外的苍溪、旺苍等地去购买南瓜、红苕、土豆等杂粮。买到后肩挑背扛到公路后再用校车运回学校。刘燕劝他不要这么劳累,刘父则笑呵呵地表示,只要同学们能填饱肚子,他就心安理得了。
时间到了六零年秋,大学校园‘新三反开始了,同时省上宣布省制发的粮票作废。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动了全川,震动了每个单位,也震动了每个家庭和个人。大家眼巴巴地看着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口粮,一个通知就化为灰烬了。而师大的职工和学生经过一年多点‘耕耘节省下来的八千多斤粮票变成了一堆废纸。粮票作废,麻烦也就跟随而来,作为科室负责任人之一的刘父,必须承担‘责任。就这样,在当年的十月,刘父被送进了‘学习班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
对于一个只为学生服务,从来没有在学生食堂搭伙,不占学生便宜的人来说,刘父安然自适。
但于刘父的安然自若不同,在刘父被关后,刘家的天都仿佛塌下来了。
擦拭掉泪水的刘母忙于找领导反应问题,家里的大小事物自然落在了刘燕头上,看着平时里见面总是笑呵呵的叔叔阿姨像躲瘟神一样躲着自己,刘燕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人情冷暖。
家里米缸已经清可见底,看着饥肠辘辘的两个弟弟还有爷爷,刘燕咬咬牙,也顾不上面子,求爷爷告奶奶的,才借来两斤红苕,为此还遭到那个相亲男孩家的白眼和讥讽。
还好父亲的老战友知道情况后送来了几十斤粗粮。这时候,刘家已经两天没有开锅了。刘燕看着那袋粮食,两道泪水情不自禁滑落下来。
粮食不多,得算计着吃,平时
第111章 番外篇之 刘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