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多力量大,说是要干豆腐坊,第二天,乔之茉两口子早早把仨孩子接过来,一年多没见,孩子们记不得五奶奶了。但是抱上去,闻闻味儿,是熟悉的味道。
      五奶奶常年的手上不离活儿,不是纳鞋底子,就是编筐打麻绳的,身上难免会带上一点草屑。手上也带着点那个味道洗不掉,不算好闻,也不至于难闻。
      又说这是太姥姥,叫太太。对太太这个称呼,他们都有印象。
      没一会儿,就熟悉了。
      报国叔又把当年打仗时候的事情拿出来给孩子们讲。
      平时在家,老爷子也总是给他们讲找仗的事儿,都很喜欢听呢。
      乔之茉再把冻梨冻?{子,?{饼花生核桃那些给准备上,孩子们在后院就能待下了。
      其他人都到西跨院帮着改造房子。
      主要是西厢,原本就有大灶,熬豆浆刚刚好。就是把空地儿收拾一下,能安下磨的。
      私人想弄到磨可不容易。
      电磨那是想都别想。
      就是石磨,买也没地方买去。
      还是夏明远有法子,“这个事儿我办吧。夏天我到村里收鸡蛋,知道一个村子早年办过豆腐坊,没干长黄了。磨放着也没人用。估摸着拿点细粮就能换来。”
      细粮也好办,粮票乔之茉有,这次林场也给捎带了不少粮票呢。找了二十斤粮票出来,夏明远带着黑球就走了。
      没到中午俩人就回来,拿三轮车驮着一大一小俩石磨回来。好几百斤的大石头,难为他们俩就这么给折腾回来。
      “十斤大米,十斤白面,那村长还给饶了一把小磨。”
      小磨直径也就五十厘米左右,带着手柄,坐着一只手就能推。
      好些年不用的老磨,搬下来,也没直接组装。用热水好好的刷了几遍,烫了几遍,晾干了才组装起来。
      滤布和桶是新买的,这个好买,日杂商店就有。装豆腐的盘是买了木头回来,报国叔木工活最好,他就能做。
      一大家子人,一天的工夫,简易的豆腐坊就有了雏形。
      当天就把豆子泡上,打算第二天试着做点看看效果。
      马蹄草也带了,还能做成大家伙吃惯的清香豆腐。
      刚好有泡好的豆子,晚饭乔之茉就做了黄豆炖猪蹄,再加一道红烧肉,家常凉菜,自己熬的猪皮冻。村里人没有喝汤的习惯,就是四个菜,大锅蒸的馒头。
      饱饱的吃了一顿。
      王队长和杨满仓两口子不能多待,打算再住一晚就走了。
      云慕淮出去跑了一天,给张罗了半车的“废布”,三百多斤棉花,还有十袋子粗盐,和半袋子白糖。回去的车也能装个半满了。这些东西拿回去,村里一家能分上几尺布,一两斤棉花,够做一件棉衣的。
      还跟药厂那边谈好了,“以后药厂每个月往咱村上去收药材的车,上层放药材,下面放黄豆。药厂是大单位,拿着介绍信,一般不会检查得太细。豆子就能运过来了。”
    

第80章 接受批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