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可不就是这个话嘛。
      “其实村里挺好的,不用挨饿受冻,离公社不远,用什么都不缺,住得也宽敞,干农活虽然累,但是在工厂里,也不比这里轻松多少。我倒是乐意在这里待。”
      哎哟,那你这可是挺不同寻常的。
      “人家都是等着盼着回城,为了一个能不干农活的机会,那是啥法子都愿意用,你这……还挺跟别人不一样的。”
      刚开始有知青下乡那几年,那一个个的,都是按着三两年就能回城做准备的,心气高得很,回去就是积极分子,各项待遇优先,前途一片光明了。
      七八年过去了,看不到回城的希望,才又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想回去。却发现,根本就没有回去的通道。招工,很少有招知青的。能在当地找个老师的工作,不用天天下地就是好待遇。
      唯一看得见的法子,似乎就是通过婚姻,嫁给在城里上班的工人,或者当地的能招工进城的村民,以家属的身份跟着进城。
      这两年,陆陆续续的,开始有男女知青跟当地人结婚了。
      当然也不全是为了回城,有些就是为了能做个民办教师,在村里干个会计什么的。总之九成九是为了不干农活是真的。
      真爱?
      呵呵了。
      所以像赵丽敏这样觉得农村挺好的,就显得挺奇怪的。
      “我不知道别人家什么情况。我家里七个孩子,我爸妈就是酱油厂的普通工人,一家子十几口子住三十几个平方。一个月挣那点工资,仅仅够吃饭的。我奶奶天天在家糊火柴盒,十个才一分钱。
      我三个哥哥媳不上媳妇,没有地方住。大哥大嫂一家子在家里挤,全家四口人挤一个单人床。姐姐们嫁了,日子还不如家里。当初一个个要死要活的不乐意下乡当知青。
      我运气好,分到靠山屯了,这也不是当着你们俩拍老支书和队长的马屁。靠山屯确实是比别的地方日子好过得多,不克扣口粮,家里给邮寄东西也不找了借口翻包裹扣东西,时不时的还能进山里弄点山货,下河抓个鱼啥的。
      你以为那些个死命活命要回城的,因为啥的?要是在农村都地这样日子,你看看有几个跑的?”
      这话说得,王乐枝就比较爱听了。夸她哥嘛。
      乔之茉心里笑,赵丽敏这姑娘还挺有意思的。得说,这个人非常识时务。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既没有林笑笑那么不合群,也不像张丹那么张扬。
      但你看看那些人一走,人家立马就能找机会过来跟王乐枝攀谈上,这这么个聊法,那关系,慢慢的不就好起来了。
      “茉莉姐,茉莉姐,哎哎妈呀,吓死我了,你快出门看看,你奶奶往这边爬呢。”
      黑球的姐姐英子手里拿着一个小筐,里面放着十几个她娘刚刚包的粘豆包。前几天乔之茉把之前剩下的陈粮,高梁米小碴子加一点豆子,得有三十多斤都让黑球拿回家了。
      这不是,黑球娘蒸粘豆包,就让英子过来送。
      半路上看到乔老太往这边爬,已经过了小桥了,她想扶,乔老太又是骂又是吐口水的。
      她就赶紧过来找乔之茉。

第25章 各有各的道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