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提议,把压在百姓身上的赋税给转移的商业之上,这正是他们老一辈的夙愿。
虽然汤和已经辞官隐退,回到老家荣养去了,但是他也不想流有自己血汗的大明万里江山再次沉沦,继续把国家命运的重担压在百姓身上。
“汤爷爷,咱们大明刚建国没多久,疆域内的战事刚歇,百姓们也刚刚开始修养生息,再过几十年大明的百姓兴许会再多一倍也不止,咱们的地方就那么大,百姓们家家都要养儿育女,还要应付朝廷的田赋,那岂不是每家每户只能过得越来越差了?”
朱雄??还没提到地方豪强的兼并和文人士子的收取投献,到时不单单是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差,而且朝廷收取赋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少了,交到户部国库的银钱也会越来越少。
“那可以开垦荒地啊,朝廷在这一块是很支持百姓们的。开垦了荒地不是让百姓家的土地越来越多吗?”
汤和很疑惑,现在有那么多的无主之地,朝庭鼓励老百姓们去开荒种植,怎么雄??这孩子会说百姓家的田地只会越来越少?生活会越来越差?
“汤爷爷,荒地?荒地不提也罢,如果是上好的田地,还能留到后人开垦,那只是产出的粮食比种粮稍多一点的土地罢了。”
“百十年以后,百姓手里的土地能有多少,百姓为躲避朝廷的税负,都把土地诡寄于当地士绅名下,地方上的豪强又各种巧取豪夺,以各种手段从百姓手里谋取上好的田产。汤爷爷,您说到时百姓家里孩子那么多人,土地产出又那么少,百姓家里又该怎么活下去?”
“大明就应该重视商业,开征商税,把压在百姓头上的重担给摘了去,从百姓手里少征税,或者不征税。开海,可以和番邦互通有无,让境内的文人士子眼界放宽,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没必要把目光都放在大明这一亩三分地上。”
“商人重利忘义,为了钱财可以不顾国家大义,偷盗走私给草原上输送铁料,盐巴。而且在茫茫大海上,陈祖义那一批凶残的海匪还一直在近海上徘徊,到时,大明开海,出海经商的船队也会时时收到威胁的。”
汤和觉得朱雄??有些异想天开了,开海,放开商业怎么会有那么简单。
“汤爷爷,近年来,天气越来越变化无常,黄河,淮河每年都会有决口的可能,大量的泥沙涌入了大运河,造成了堵塞。如果不进行疏通,运河就失去了作用。海运不一样,只要有船够大,够结实,每次的南北输送货物要比走漕运轻省好多,没有了地方官的层层把卡,能节省好多费用。”
“远出重洋的船队,到时可以由我们大明派舰队去护送,肃清了我大明行径的海疆,那些外出的船东家还有什么可怕的?至于海浪,风暴,做生意的哪能没有一点点风险。”
“而且,海外地方那么大,那些地方的民众生活习惯也和大明不同,估计吃的食物,粮食也和大明会有不同。万一在海外发现了高产的粮食,就可以带回来,我大明百姓岂不是又会多一种吃食?”
“大孙,你确定出海就可以解决我大明的缺钱的问题?”
朱元璋一只手抓着自己花白的胡子,朱元璋在此之前,也和重臣们商议过这件事情,只是大臣们都是代表着各方不同的利益,他们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意思。
朱元璋其实心里已经想过了,开海经商可以试一试,自家大孙说的对,不能为了老一辈的执念,就错过了现在这么好的机会。
如果自己不开让开海的口,估计后世子孙就会把这又看做了祖训,再想开海,就会被那些牙尖齿利的大臣们舆论压的死死的,祖训大于天,哪位帝王敢忤逆老祖宗的遗训。
“大孙,你拿个章程出来,这事我和你汤爷爷允了。”
第40章 开海,征商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