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朱元璋气的打翻了饭桌上的杯盘,碗碟散落了一地。
朱允?紫诺酶辖舴?毓虬荩?徽胖赡鄣男×成下?蔷?濉
“皇爷爷,您先不要生气,听孙儿把话说完好吗?如果孙儿说的不对了,任您打骂都行。”
朱雄??缓和了下口气,皇爷爷,年龄大了,可不能气出个好歹来了。
“皇爷爷,咱大明立国之初,天下的读书人嫌弃咱朱家是泥腿子出身,瞧不起咱家,不肯为咱家做事。您老人家没办法,推行了郡县制,权利下放到了知县就戛然而止。地方上只知道县官,却不知道皇上,更有甚者,那些偏僻的地方以为现在还是蒙元在统治他们。”
朱元璋听大孙讲的是真有些东西,他铁青的脸也缓和了一点。
“大明的百姓,打交道最多的不是六部尚书和皇爷爷您,而是管辖一方的地方官。而县官则大多和地方上的豪强串通一气,想着法的欺压百姓。”
“后来,您老人家确立了八股取士,天底下的读书人都以东华门外唱名者乃好儿为目标,圣人也曾言,君子有六艺!可现在的读书人呢?没功名时,死读书,读死书,不事生产,一旦中了举,那就跻身为了大明的管理层,他们美其名曰,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替天子牧民。是的,他们是在牧民,他们把老百姓当做牲口一样去榨取价值。”
“他们开始收取投献,与官府巧立名目,谋夺田产。一旦他们做了官,那治下的百姓会更惨,皇爷爷你说他们会干什么?是知道怎样打造工具,用料几何?还是能因地制宜,教导百姓种植庄稼,什么季节种植哪样作物,深耕土地下犁多深?”
“他们不知道,他们只会之乎者也,卖弄文采,就连给您老人家上个奏折,都要堆积一些华丽的词藻。皇爷爷你知道他们说的什么意思吗?”
朱元璋震惊了,这就是大明吗?不过还有“大诰”这个制度,想必大明官员还不至于如此吧!
朱雄??可能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皇爷爷是在想,百姓们可以顶着大诰来告御状吧!这也只是在应天府,天子脚下有用。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啊!一旦有人告了状,动了那些报团取暖的官员和读书人的利益,那这个告状的人还能回家去吗?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样的悲剧?”
朱元璋不敢相信啊,他相信的官员就这样为他治理天下的吗?
“你接着说,该怎么监察百官,咱不能让他们坏了我朱家的名声,那些贪得无厌之辈都要杀。”
朱元璋听大孙对百官的品行了解的如此透彻,觉得朱雄??应该有避免这一切的办法。他不气孙子的胆大包天了,他朱元璋硬钢了一辈子,这点言论他还是能接受的。
“皇爷爷,再好的监察制度也会有漏网之鱼啊!您历时十几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们发挥作用了吗?他们不但参与百官的贪污受贿,还争权夺利闹腾了整个大明,就因为他们手里握着监察大权。”
“孙儿认为要把御史的权利给划分下来,无皇命不得行使缉拿大权。所有的御史都要行走地方,任期也不能太长。严查御史的籍贯,不能巡察有同乡主管的地方,不得在故地,祖籍之地巡察。”
“而且要追溯责任:谁的任期内,出现了问题,或者有人递了条子举报了,御史未能及时纠察。事后,被揪出来了,也要追究其责任,未能尽职尽力。”
“各御史轮调期间,可以相互检举,纠察。配合锦衣卫完成取证,直接对皇爷爷您负责。”
“大孙,这样百官不就相互攻伐了吗?我大明的政务还有谁去做?”
朱元璋担心这样一来,大明朝堂可就没有
第17章 爷孙间的怒火奏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