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求同存异,搁置争议
      控制好谈判节奏,先围绕标配条款进行协商,然后再围绕关键条款进行谈判,整个过程要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从谈判到签约最好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因为投资协议的大部分条款都是标配,一些关键数字、权力与责任都可以细化到文件上。
      融资谈判进入这个阶段,融资企业与投资企业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精力,都给予了彼此极大的信任与支持,即便存在分歧,也要秉持“长期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先理顺标配条款与关键条款。其中,标配条款主要包括反稀释条款、估值调整协议、领售权、清算优先权、回购条款、财务监管、知情权、检查权等,关键条款主要包括估值条款、付款方式、董事会、委派董事、关键事项约定等。
      标配条款的谈判空间不大,融资机构与投资机构的谈判主要围绕企业估值、董事会席位、观察员席位、财务数字(预算内和一票否定)、对赌(业绩、上市)、回购、票数等基本数字与关键岗位展开,谈判内容可以转化为企业的财务估值模型,直接决定企业价值与投资机构未来可能获得的回报。
      对于对赌条款中的弹性部分,因为企业上市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业绩增长、数字曲线等却可以提供合理的空间。在财务总监、董事会席位、高层人选、企业治理机构等关键岗位方面,要提前制定规则。融资企业可以提前制定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毕竟谁先制定了框架谁就掌握了定义权,以免日后发生争执时失去话语权。

2.5.4 控制融资谈判的节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