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机构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投资项目的买家,也是后续融资时的卖家。但无论如何,对于需要融资的企业来说,增强与投资机构的沟通判读能力是一门必修课。虽然大部分企业创始人都非常擅长进行业务谈判,但业务谈判与融资谈判不同,二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要经历无数次业务谈判,但只会经历为数不多的几次融资谈判。谈判成功,企业获得资本支持,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谈判失败,企业融资失败,要么维持现状,要么被其他企业超越。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融资谈判。因此,在融资谈判的过程中,投融资双方可能出现一些分歧或摩擦,相互抱怨,反目成仇,导致投融资失败。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发生,企业要改变沟通谈判理念,摒弃业务谈判思维与模式。很多企业在与资本对接之初感觉比较顺畅,进入谈判环节之后就会出现很多分歧,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谈判技巧使用错误。在业务谈判中,产品买卖大多是等价交换。但在金融谈判中,股权交易大多是溢价交换。这样一来,在股权融资谈判中,企业负责人使用心理战术、迂回战术、竞价战术、时间战术等业务谈判技巧,自然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毕竟对于需要融资的企业来说,融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但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优质的投资项目有很多,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因此,很多商务谈判技巧在融资谈判中都是无效的。当然,如果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距离IPO上市只有一步之遥,在融资谈判中就会占据绝对优势,根本无需费尽心思地思考谈判技巧,只需等待投资机构上门即可。
◆对接对路,有的放矢<
2.5.3 融资过程的谈判策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