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章 竹书纪年[1/2页]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见月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方孝孺并没有拒绝这个邀请,他也想通过对方,多了解一下太孙。
      且陈景恪既然是伴读,太孙会的东西他应该也会,说不定就对自己有帮助了呢。
      于是两人就离开皇宫,找了一家酒楼要了一间包厢。
      一开始双方都没有谈正事,而是假借寒暄了解对方的情况。
      陈景恪这才知道,方孝孺的父亲竟然是被空印案牵连被杀。
      这让他唏嘘不已。
      他一直都认为空印案是朱元璋太敏感。
      所谓空印案,起因是一个从元朝时期就存在的制度缺陷。
      具体来说就是:
      按规定,每年省、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
      户部与各省、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
      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可是当时的赋税多为实物,大部分都是粮食,而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缩水等情况。
      所以,按照正常手续,写好账册再往户部送,这账永远都对不上。
      离应天府比较近的地方,大不了再回去一趟,重新填写一份账册。
      云贵和四川这些偏远省份怎么办?
      就古代那种交通条件,一来一回就要几??月乃至一年。
      搞不好遇到水土不服,小命就没了。
      于是大家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空白账册盖章子。
      等粮食运送到户部称重,再填写数量。
      这种方法从元朝一直沿用到明朝建立,足足用了一百多年。
      朱元璋发现这事之后,根本就不加以甄别,直接将所有涉案人员全杀了。
      有人认为杀的好,也有人认为那些人太冤了。
      陈景恪属于后者,他确实觉得这事儿太冤了。
      打个比方,你去一家公司应聘,公司制度有缺陷,会导致你的工作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但这个缺陷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始终没有人完善。
      且前人也想到了一个办法,能让工作正常进行。
      你的前任,前前任……往前几十任,都在使用这个办法。
      你坐上这个位置之后,用不用这个办法?
      不用?
      那直接换工作吧。
      用?
      忽然有一天,公司说你利用这个漏洞谋私,将你告上法庭送进了监狱。
      ?没嵩趺聪耄
      空印案的情况差不多就是这样。
      正常来说,发现这个缺陷之后,应该先进行完善,然后警告所有人不许再犯。
      再有人犯,就从重处罚。
      如果心里实在不舒服,可以抓几个典型杀了震慑一下其他人。
      朱元璋不一样,他先把人都杀了,然后再完善制度缺陷。
      关于此事的是非曲直,前世一直存有争论,陈景恪也在网上和人打过嘴炮。
      不过后来想想,属实没必要。
      历史本来就是任人评说的,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实在没什么好争论的,大家求同存异就好。
      方孝孺的父亲被杀之后,他依然苦学不辍,最终获得郡学训导举荐。
      当然了,他‘宋濂学生的身份也帮了大忙。
      毕竟,宋濂可是江浙派系核心人物,人虽然不在了,关系网还在。
      而方孝孺也确实优秀,有资格借用师父留下的关系网。
      今年参加科举,他可谓是雄心勃勃。
      然后就遇到了朱雄英,被当头一棒差点打的道心破碎。
      听到这里,陈景恪心中暗笑不已。
      建文三傻,谁见了不想踩一脚。
      当听方孝孺说,他准备放弃科举,回乡重新学习

第74章 竹书纪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