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章 竹书纪年[2/2页]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见月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时候。
      陈景恪非常的惊讶,发自内心的佩服。
      方孝孺政治上是很幼稚,但也是一个纯粹的君子。
      这样的人,要么是国家栋梁,要么……建文三傻。
      只希望他真的能被打醒,别再搞什么复周礼,也别重蹈前世覆辙。
      后面朱元璋召他入宫,陈景恪猜到了。
      但让他参与编写《华夏简史》,着实出人意料。
      可是仔细一想,又不得不承认,这简直就是最适合他的工作。
      整理史书的同时,也能参悟属于自己的道。
      朱元璋用人之高明,可见一斑。
      由此也可以看出,老朱对方孝孺还是很重视的。
      当然,这和朱雄英也有直接关系。
      毕竟,他当了朱雄英展示才华的背景板,还是第一块,老朱多看他一眼也正常。
      陈景恪自己的经历就简单多了,自幼学习家传医术,揭皇榜救了太孙。
      被陛下器重,成了太孙伴读。
      这些方孝孺早就知道了,毕竟太孙身份特殊,关于他的一切都被大家所关注。
      陈景恪的经历也早已为人所熟知。
      互相介绍了身份,又有酒楼那事在,双方很快就熟络起来。
      方孝孺终于忍不住,将话题往周礼和朱雄英那番话上引导。
      陈景恪对他印象挺好的,就决定多点一下他。
      “方先生,你一直推崇周礼,可又有谁知道周礼是什么样子的?真的有你想的那么好吗?”
      方孝孺正色道:“陈伴读何出此言,周礼就在九经之中。”
      陈景恪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方先生如何看待《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
      听到这个名字,方孝孺脸色剧变。
      “此乃晋人杜撰而成,陈伴读提它作甚。”
      陈景恪并不意外这个回答。
      因为《竹书纪年》否定了许多儒家赞颂的圣贤,向来被儒家视为洪水猛兽。
      这部书出土于晋朝初期,是盗墓贼在一座战国古墓挖出。
      晋武帝命人将竹简收集起来,进行整理抄录。
      然后就发现,这是一部记录了从五帝到夏商周,再到战国时期的史书。
      且上面的许多记录,都和史记不同。
      很多事件,更是和儒家宣扬的圣贤思想,完全相违背。
      比如禅让制,在儒家吹捧里是圣贤有德者居之。
      然而在竹书纪年里,却充满了血腥味儿。
      还有伊尹和太甲。
      儒家故事里,太甲无道伊尹将其废除,太甲洗心革面,三年后伊尹将王位还给他。
      这是多么美好的故事,狠狠的吹捧。
      然而在竹书纪年里,伊尹废除太甲后自己当了王。
      七年后太甲潜入王都,杀死伊尹夺回王位。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这相当于是把儒家的老底儿给揭了,自然遭到了儒家的抨击和抵制。
      不过当时儒家并未做到一家独大,他们的抵制并不影响竹书纪年的传播。
      后来纸张普及,传播的范围更广。
      其上记载的内容,被许多人所认可。
      唐朝时期认可这本书的人尤为的多,很多人自己写书的时候,都会因为上面的记载。
      但宋朝时期,儒家彻底完成了独尊,《竹书纪年》自然被视为歪理邪说。
      没多久就散佚了,只有部分流传下来。
      陈景恪当着方孝孺的面提这本书,无异于当面打他的脸。
      但他今天就是奔着打脸来的。
      所以见方孝孺如此激动,他意味深长的道:
      “如果我说,我看过一本楚国史书,与竹书纪年记载大同小异,方先生作何感想?”
      “或者,对方先生来说,是真相重要,还是儒家需要的真相更重要?”

第74章 竹书纪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