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特么的不就是金手指么?
就这么被浪费了?
赵司:
“@朱由检,鲁密铳,迅雷铳啊!”
“赶紧把全城的鲁密铳都收集起来,三大营的将士优先装备这个!”
“迅雷铳,有多少装备多少,剩下的人再装备之前的那种火器。”
鲁密铳,由大明赵士桢发明。
射程一百五十米,破甲射程超六十米。
这样一件神器,居然就那么被埋没了!
其外形已经和西方的那些手持的长枪差不了多少。
而且,因为这东西看起来逼格就很高,京城的那些达官贵人家里可是有着不少的!
迅雷铳,依旧是赵士桢的杰作。
早在万历三十年,他就改进原来只能连发五弹的迅雷铳。
使其可以“战酣连发”,一气发射十八弹。
这特娘的,超级大喷子啊!
赵司:
“接着就是红衣大炮,咱们得把炮弹改良一下。”
“之前不是实心弹么,这种炮弹虽然威力大,砸谁谁死。”
“但还不够大,咱们把他换成开花弹!”
开花弹这玩意,在明末的确就有了!
努尔哈赤极有可能就是被袁崇焕用这玩意崩了,然后才身患痈疽的。
开花弹这东西,即使是崇祯对这东西也有所耳闻。
但他对于赵司的提议有些质疑。
朱由检:
“@赵司,开花弹这东西,射程远不如实心弹不说,杀伤力也不行啊!”
“木头,陶片什么的,不行啊!”
木头陶片,那能顶个什么用!
赵司:
“射不远,还不是因为质量不足么!”
“咱们把他换成铁皮,铁屑,铅弹啊!”
“对了,装弹之前先用金汁儿泡一泡!”
嘶……
这一下,朱棣和朱由检都傻眼了!
这尼玛!
先不说铁皮铁屑或者是铅弹一崩一个洞,一剌一坨肉。
被泡过金汁儿的这些东西击中,就算当时没死,后面也绝对跑不掉!
虽然很毒,但我喜欢!
朱棣:“@赵司,真有你的喔!”
赵司:“咳咳咳,这都是网友的功劳,我不敢居功!”
朱由检:“这个网友是谁,替我谢谢他!”
赵司:“@朱由检,只要你能把大明延续下去,我相信,无数的网友反而会谢你的……真的!”
大明风骨!
俘获了多少历史爱好者的心啊!
赵司这句话绝对是有感而发了的。
朱元璋:
“@朱由检,别高兴的太早,把事情办成了再谢!”
“@赵司,接着说!”
赵司:
“除了开花弹还有就是霰弹!”
这些东西,其实在明末的时期都已经有了。
只是,在明军对外的战争之中很少使用。
一个就是因为这东西太过阴毒,在自诩君子的那些人口中这东西他们是绝对不会使用的。
还有一点就是之前说过的,搞发明的,始终是比不上写文章的。
另外一点就是,炸膛。
火器炸膛还好说,要是开花弹一炸那就大发了,于是这些东西就更没人用了。
赵司:“差点把这个忘了,佛朗基炮!”
佛朗基炮!
很明朝早期这东西就流入了大明。
在明朝末年,佛朗基炮这玩意已经被彻底的改造成了一件大凶之器。
只是可惜,它一直都沉眠在工部的仓库之中。
说到这里,赵司愣了一下。
赵司:
“还有地雷,对了,就是石炸?!”
“这东西朱棣很了解!”
朱棣:“赵司你够了啊,哪壶不开提哪壶。”
的确,朱棣当年起兵的时候就曾有幸体会过石炸?。
白沟河之战,朱棣就被炸惨了,甚至还差点被活捉。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前期地雷主要是石制外壳,所以主要靠里面的火药爆炸石壳杀敌。
起初的引火,看到敌人来了,估摸一下时间,然后提前点燃引线,这样敌人到了,差不多就能爆炸了。
但这个缺点太明显,后来就用了钢轮发火。
(明代茅元仪《武备志·火器图说十三》)
这种装置可以算是触动发火设备,只要踩到,里面的火石就会和钢轮摩擦生火,点燃引线,能精准爆炸。
而且,除了普通的地雷,明朝还有一种雷叫“子母雷”。
在一根引线上,附着两个或五六个乃至更多个雷。子母雷只要其中一个被踩到,其他会跟着连续爆炸。
这还不算完,还有更高级的引火装置是“混江龙”。
它是用火石火镰发火,只要触碰到就能自动点火爆炸。
除了地雷,水雷,甚至还有手雷。
说到这里,赵司立刻找了一些与他提到的那些武器的视频并依次发给了众人。
这一下,帝王们的眼睛都红了!
冷兵器和热武器的交锋,那是跨越时代的震撼。
嬴政:“寡人,寡人,寡人靠啊!”
刘彻:
“不行不行,我已经流口水了!”
“@赵司,你必须把这些东西怎么弄的告诉我们!”
李世民:“对对对,刘彻说的对!”
看到刘彻的话,赵司再次找了一些相关资料给了几人,而且赵司选取的还都是详细资料。
第127章 我的大炮,那就是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