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0章 友情提示,是黑历史[1/2页]

加入历史聊天群,古人们心态全崩 不嗦米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群提示:赵匡胤获得称号“宋祖”】
      【奖励寿命增加一年,附带消息一个】
      看到这个提示,赵匡胤陷入了无边的震撼。
      他也有称号了!
      虽然寿命只增加了一年,远比不上嬴政,刘彻他们。
      但是在他看来,这个一年的用处绝对不止这一点。
      因为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这个奖励便能迈过那一个他人生当中关键的坎,暴毙!
      细算下来,这何止一年啊!
      顺势打开消息,赵匡胤却是有些疑惑。
      这是什么?
      一幅带标注的地图?
      这地方不就是他治下的江阴县嘛!
      这是要让我去那里看看?
      “来人,来人……”
      与此同时,其他的帝王也没闲着,尤其是朱元璋。
      这件事他已经考虑了好久,也准备了好久。
      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开始吧……
      朱元璋:“@赵司,在吗?”
      趁着空闲,赵司也将计划中的东西都备了个齐。
      曹操之前的话给了他极大的启发,虽然这会儿不便出门,可还有某宝啊!
      看着家里那个不停帮忙搬东西的身影,赵司阴恻恻的笑了。
      就凭这些东西,加上他抽空收集到的那些资料。
      绝对能让群里面的帝王们来一把大的。
      刚准备好这一切,就看到了朱元璋的消息。
      赵司:“在!”
      大宋的亡国,给朱元璋的震撼是巨大的!
      他也知道大宋亡国之后汉人所遭受的那些待遇。
      再一想到如果他的大明亡了,面对的也是同样的遭遇,朱元璋就心痛无比。
      所以,他要为了他的大明做点什么。
      朱元璋:“能不能简单说一下明朝是怎么灭掉的?”
      朱元璋这是要干嘛?
      半天过后,看到手里查到的资料,赵司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那一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朱由检来到皇宫后山找了一个歪脖子树把自己挂了上去。
      临死之际,身旁只有太监一人,留下了那一句极具气节的话语。
      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他成为了许多明史爱好者极力挽尊的帝王之一。
      很多人都说朱由检是个背锅的皇帝,明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大趋势,朱由检只是适逢其时,成了亡国之君。
      此话定然不假,因为当时明朝所处的环境,朱由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自他接手大明开始,那就是一个千疮百孔,残破不堪的王朝。
      先是万历数十年不上朝,朝中党派之争无休无止,政局混乱,努尔哈赤也在这时候趁机崛起。
      后又有天启皇帝醉心手艺活,在位期间不理朝政。因为魏忠贤大权独揽,与东林党的争夺导致内耗不断。
      还有卫所制度沉积下来的军力退化,更有三大征带来的空虚的国库,更有严重到极致的土地兼并。
      当然,除了这些人祸,还有的就是天灾。
      小冰河时期到来所引发的气候骤变,让明末时期的天灾频发。
      自朱由检继位的第一年开始,北方大地几乎旱灾连年。
      动不动就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闹饥荒,饿殍遍野,人死之后又引发瘟疫以及各种传染病,举国之内,遍地都是逃难的百姓。
      国库空虚,家里也没有余粮。哪怕从江南等富庶地区调去的赈灾粮食,经过官员的层层剥削,真正能吃到老百姓嘴里的根本就没有几粒。
      于是乎,百姓造反了!
      天灾最严重的今陕西河南一带,张献忠,李自成揭竿而起。
      为了镇压起义,加上北方战事吃紧,大明两线作战,更是加大的军队的开支。
      这怎么办呢,只能增加税收。
      增加税收老百姓就造反,造反就要镇压,镇压就要增加税收。
      就这样,一个完美的闭环形成了!
      内耗,疯狂的内耗!
      所以很多人才说明朝的灭亡和朱由检关系不大。
      但实际上呢,明朝的灭亡,朱由检是有着脱不开的干系的。
      赵司:
      “@朱元璋,那啥,您确定?”
      “友情提示,这可都是黑历史!”
      朱元璋:“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他已经做好的完全的准备。
      问这件事,也只是为了提前了解一些消息,以便做出更好的应对策略而已。
      赵司:
      “行!”
      “崇祯皇帝朱由检,十七岁继位,少年天子,意气风发……”
      朱元璋:
      “停停停,打住打住,别整那没用的!”
      “直接说重点!”
      看到赵司又要开始跑火车了,朱元璋立刻打住!
      这操作,他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
      还想妄图以此来乱他的心境,怎么可能!
      刘彻:“@朱元璋,你怎么这么想不开?”
      李世民:“雀食!”
      ……
      朱棣:“雀食!”
      朱元璋:(?_?)?,“???”
      朱棣:“老爹你别误会,我是说刘彻想不开!”
      【朱棣撤回一条消息】
      妈妈呀,差点没了,朱棣不停的拍打着自己的胸口。
      以后他再也不点“+1”了!
      朱元璋:“说正题!”
      赵司:
      “好的好的!”
      “总结起来其实挺简单的,只有几点……”
      嘶!
      卧槽?
      朱元璋都蒙了!
      这六个小黑点儿是个什么意思?
      真只有几点?
      这特娘的叫我怎么能看明白!
      朱元璋:“玩儿呢?!”
      这还真不是赵司故意的,他只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崇祯勤政,事无巨细,这是公认的。
      但有一点需要明白,抓不住重点的努力,那不叫努力。
      崇祯猜忌心重,这个也是大家熟知的。
      并且崇祯登基之前并没有经过什么如何做皇帝的系统的培训。
      帝王心术什么的,较之之前的皇帝,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最后就是,军事能力不足却自视甚高,朱由检当皇帝这十几年没少写“罪己诏”。
      但事实上直到死他都没觉得自己没问题,仍然说的是“诸臣误朕”。
      赵司:“第一点就是他直接或间接的弄死了许多当时对于大明非常有用的人!”
      第一个就是魏忠贤!
      此时党派争夺严重,年少登基的朱由检意气风发,以为只要杀了魏忠贤,就能解决党派之争的问题。
      看到魏忠贤被崇祯弄死了,东林党高呼皇帝陛下六六六,杀得好杀得妙,皇帝陛下呱呱叫。
      结果呢,魏忠贤死后,东林党一家独大。
      然后就是杀了袁崇焕。
      对于袁崇这个人,争议比较大,身披热点。
      热点的所在便是他杀了一直都在后方骚扰后金的毛文龙。
      这种事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如果袁崇焕不死,那4万多大军还在,辽东战局也许就不会急转直下。
      朱由检也不会眼巴巴的看着后金五入中原掳掠人口和资源束手无策。
      而且,袁崇焕这个人的军事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他提前7个月警示朱由检要抚赏蒙古各部。
      并明确告知朱由检,如果不抚赏蒙古人,他们很有可能会偏向后金的阵营。
      提前5个月警示朱由检在蓟州增兵,防范后金可能从蓟州绕道入寇。
      还有

第120章 友情提示,是黑历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