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9章 崖山海战,大宋气节[1/2页]

加入历史聊天群,古人们心态全崩 不嗦米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了!
      赵匡胤此时的内心无比的复杂。
      他原本也希望大宋能千年万年。
      但经过了那么多的打击,他现在希望早点结束这份折磨。
      可他又很担心,担心靖康那种事情再度发生!
      而且,他还害怕,害怕这个蒙古和金国的做派一般无二。
      只是将宋朝作为一个不断索取和收割的目标。
      赵司:
      “在大宋和蒙古联合灭掉金国的那一年,宋朝派兵北上。”
      “想要趁着蒙古还没反应过来去收复被金国占领的故土失地,却被蒙古直接击败!”
      “自此之后,蒙宋战争正式开始!”
      赵匡胤内心的无语的!
      虽然他在内心狂骂着这群人糊涂,但他已经再无心力去吐槽。
      收复失地,雪耻靖康,在这种时候根本就不是第一个要考虑的事情。
      他不相信宋朝对于蒙古这个国家的存在一直不知道。
      的确,早在南宋初期,宋朝便开始有人开始注意到蒙古这支力量的存在。
      洪皓就是那第一个注意到蒙古的南宋官员。
      他在建炎时期出使金国时被扣留,在被羁押期间,他了解到很多关于金国的情况。
      并将金国和蒙古之间的矛盾写成书信转交给了赵构。
      但绍兴和议的签署,让这件事被彻底的搁置了下来。
      庆元三年的时候,卫泾从金国回来之后,也向宋宁宗表达了他的想法,在他看来,蒙古也许才是将来的大敌,但依旧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蒙古诸部逐步完成统一的同时开禧北伐失败,嘉定和议签署。
      南宋再次终止了联系蒙古的尝试。
      赵匡胤清晰的记得,赵司说过他的大宋有钱,非常有钱!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以金国为屏障,努力的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
      现在可倒好,还联合着蒙古把金国灭了。
      然后让自己去直接面对那个更加凶悍的敌人。
      唇亡齿寒啊!
      赵司:
      “忽必烈取得最高统治权之后,经过了数年时间的准备,蒙古举兵南下!”
      (在进攻襄阳期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忽必烈一改以往的进攻策略,以襄阳为重点进攻地,襄阳城随之被破!”
      “在这之后元军一路势如破竹,在丁家洲击败贾似道率领的宋军主力,建康失守!”
      “宋朝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但应答者却是寥寥无几!”
      赵匡胤只想呵呵!
      偌大的大宋,连勤王的人都没有!
      这是怎么样一种悲哀!
      赵司:
      “就在这个时候,文天祥召集兵众数万,一路北上赶到临安。”
      “同时,张世杰也率领着一支军队火速赶往勤王,之后北上抗元。”
      好!
      越是关键的时候,越是能看出哪些人才是他大宋的脊梁。
      虽然知道已经知道了结局,但在这种时候还能看到这样的人,赵匡胤感动无比!
      岳飞!
      你快看!
      这些都是那些继承你的遗志的人呐!
      “焦山战败之后,宋朝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不久之后,三路元军兵临临安城下,朝中大臣纷纷逃亡!”
      “益王赵?g、广王赵?m在大臣的护送下逃出临安,谢太后接着就让文天祥去议和,元军不许并扣留了文天祥。”
      “接着谢太后带着六岁的皇帝赵?携百官正式出城投降!”
      降了!
      亡了!
      结束了!
      赵匡胤面色嘁嘁,谁也不知道这时候他心里的想法。
      和其他朝代的亡国不一样。
      自他弟弟继位开始,大宋这一路不是在被欺负,就是在被欺负的路上。
      他看的懊火!
      他看的憋屈!
      他看的心寒!
      现在,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然而,他发现赵司的话依旧没停。
      “赵?g和赵?m一路逃到了温州,不久又逃到福州。”
      “这个时候,文天祥经历了千辛万苦逃出,并来到福州与大部队汇合。”
      文天祥!
      他怎么逃出来的!
      他又是怎么赶到福州去的!
      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和决心。
      这一路,他又会吃多少的苦!
      赵司:“在福州,七岁的赵?g被拥立为帝!”
      福州,七岁的皇帝?
      这是要干嘛!
      继续走赵构的那一条路?
      南边,已经没有再退的余地了啊!
      那边可是海,一望无垠的大海!
      赵司:“从这之后,大部队一直都在逃亡的路上,一路辗转。”
      “赵?g在逃亡的过程中落水染病去世,六岁的赵?m再度被拥立为帝。”
      “最后,大部队在崖山安营扎寨。”
      别逃了!
      不要了!
      赵匡胤知道他们要干嘛,他们只是想把大宋延续下去。
      看着赵司的话,赵匡胤脑海中顿时开始浮现起那一幕幕的画面。
      想着想着,赵匡胤再次湿了眼眶。
      这样日子,太苦!
      赵司:“与此同时,文天祥在福州战败之后,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张弘范抓获,并被带到崖山。”
      “张弘范集结兵力猛攻崖山,几面合围并切断了宋军的淡水补给通道,宋军依旧顽强抵抗。”
      “张弘范找文天祥要劝降信,可文天祥做做了一诗表明心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雨打萍……谁无死…照汗青……赵匡胤不自觉的就跟着念了起来。
      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拿出劝降信。
      赵匡胤也明白,这个文天祥,一心求死!
      他宁可死,也绝对不会做出那种背板大宋,做出劝降的事情出来。
      赵司:
      “崖山海后面是山,前面就是大海,在庞大的兵力面前,宋军毫无疑问的战败了。”
      “败得彻底!”
      “兵败之时,陆秀夫仰天长叹。”
      “天亡我大宋!天,要亡我大宋!”
      “那一

第119章 崖山海战,大宋气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