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眼前的弟弟,一种十分卧槽的心情从赵匡胤心中喷薄涌而出。
堵都堵不住!
想想算算,自己这些年做的努力,最后可是极有可能尽入其手。
一念至此,赵匡胤的语气不自觉的冷淡了一分。
“廷宜(赵光义的字),你来做什么?”
就像是完全没有听出赵匡胤语气之中的变化,赵光义立刻作答。
在他看来,皇兄屏退众人一个人在寝殿,这一定就是在思考此前战役的得失,正合他此番前来的目的。
“其实没什么事,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下皇兄,就是之前撤军的时候,皇兄为何要从太原周边抽走那么多的百姓呢?”
听见弟弟的询问,赵匡胤就欲作答,可话到嘴边,他忍住了!
在第二次攻打北汉即将成功之际,大辽的穆宗耶律?被人刺杀致死。
那个创造了“景宗中兴”的耶律贤上位,为了表示新辽国的不同,辽国的两个北院大王先后出兵援助北汉。
这时候,放在赵匡胤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是打跑这支支援北汉的部队,继续攻城。
二是全军撤退。
要知道当时他的军队在得知辽国的支援即将到了的时候,他的大宋皇家禁军可是爆发出了空前的士气的。
殿前都虞侯赵延翰更是叩首请命:“愿先登急击以尽死力!”
可当时的实际情况却是,出兵四月、粮草将尽、师老兵疲、后续乏力。
赵匡胤比谁都清楚,这些意味着什么…
于是,赵匡胤撤兵了!
在辽国援军到达前,赵匡胤率军安全撤离!
撤兵,不得已!
虽然伐汉之战没有成功,但赵匡胤在撤兵的时候还是想到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妙招,那就是将太原城周边的百姓迁走。
据史记载,这批百姓足有万户,万户是什么概念呢。
在后来北汉投降进行统计的时候,整个北汉举国只有三万五千余户。
这也是赵匡胤此举的高明之处,在那个时候,人口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整个北汉只有那么点人,结果赵匡胤嗖的一下就弄走了这么大一部分。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万多户百姓,原先可都是生活在太原城周边的啊!
和现在的城市一样,如果城市周边的人瞬间消失,那这个城市本身会是什么样一副景象。
为了缓和这个现象,北汉的国君肯定要从别的地方抽调百姓,抽调百姓对于百姓来说那就是背井离乡。
民心得失!
民怨起伏!
赵匡胤很清楚,哪怕他不主动出兵,这个国家在若干年之后自己就会乱成一锅粥。
到那个时候,战而胜之这件事,轻而易举。
这些事情在赵匡胤脑中翻滚不已,想着想着,赵匡胤愣了一下!
如果他没有看到赵司的那些消息,那他会把这些想法告诉自己的弟弟吗?
他会!
他肯定会!
而且还会向这个弟弟解释一下其中的因果关系。
赵匡胤:
“@赵司,我死后,难道真的是赵光义继承了我的皇位?”
问出这话的时候,赵匡胤心里的感受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虽然他已经看到了结局,但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们一行五兄弟,
第98章 金匮之盟,木已成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