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舒宁轻笑出声。
      “你这丫头,比朕还着急。”
      李锦安从小便是太女储君,作为大襄有史以来第一个皇太女,她从懂事起便肩负了更多的期望和注视,虽然如今她还是孩童之龄,其心境却远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
      说着,李舒宁便来到了桌边,自有人为她铺开纸张,而陆昭也来到她的身边,对一旁的长安使了个眼色,亲自为她磨墨。
      李舒宁对此没什么表示,像是已然习惯了。
      她提笔沉思,过了一会儿才抬眼看向了李锦安。
      “你觉得,这家书院该起个什么名字?”
      被她忽然一问,李锦安愣了片刻,当即便拱手回答道:“儿臣愚钝,想不出什么好名字来,这是京城第一家女子书院,当由母皇亲自提名才是。”
      她知道,这是李舒宁一直想做的事情,过了这么多年,京城才有了第一家女子书院,这家书院对她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李舒宁看着自己的女儿,轻声道。
      “锦安。”
      她的声音缓缓的,带着几分轻柔与遗憾。
      “母皇当初费尽心思,至多只能扶你柳姨一人做将军,扶你王姨掌报社。在位十余年,才能够在京城假他人之手开一家女子书院。”
      “但你不一样。”她说。
      “你生来便是王储,你的起点是古往今来,天下女子的最高处,你未来能做的,会比朕多得多。”
      她说完这番话,看着李锦安的目光更加深沉了一些,像是承载着希望似的。
      她的使命和能力,是力挽狂澜,救大襄于水火,扶大襄于危困。
      在种种变法改革下,大襄内外已然安定,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而在这样极为难得的环境下成长的李锦安,才是令大襄产生翻天覆地之变化的希望。
      她将承载着她的意志,开创一个更加开明,更加自由的大襄。
      “所以,这家书院的名字便由你来起吧。”李舒宁看着她稚嫩的面孔,认真的说道。
      李锦安拱手附身,郑重的领下了这一件事。
      “儿臣遵旨。”
      后来她比对了几个名字,最终敲定了一个自觉合适的。
      ——飞凌书院。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希望所有有意拿起书本,进入这间书院的学生,都能够凌空直上九万里,前程似锦步青云。
      李舒宁亲自为书院书了匾额,京城第一家女子书院便正式成立了。
      没想到招生那日,竟连书院的名字都遭人诟病。
      “一个女子书院怎能称飞凌呢,女子读书是为修身养性,拓宽眼界,将来又不可入朝堂,如何凌空步青云?”一书生扮相的男子站在书院门前,蹙着眉说道。
      “这名字……听着倒像是给男子起的。”旁边有人附和道。
      “依我看哪,这书院没几年就要倒闭。”
      “就是,丫头迟早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
      李舒宁没有想到,在京城,飞凌书院招生都有些困难。
      “渝州的那几家书院办得都很不错,京城却连人都招不满。”她的手中捧着茶杯,面色有几分凝重。
      坐在一旁的柳依然也叹了口气,接着她的话说道:“……而且来报名的,大都是世家贵族,有些人不知从哪里知晓这家书院是陛下办的,特意将女儿送到这里来读书。”
      那些人的初衷不是想让女儿读书,反而像是为了讨好李舒宁似的。
      柳依然思想先进而博学广闻,是飞凌书院的特聘先生之一,她有空的时候便会去飞凌书院上一两节课。
      “男子读书,多为入仕;朕在渝州办的那几家书院,学子在所有学考合格后可被分配到朕名下的产业做事……”李舒宁缓缓说完,便立即找到了症结所在。“没有看得见的出路,百姓们自是没有想送孩子来读书的欲望。”
      她想让大襄的女子读书,是为了改变她们的认知与心境,让她们不拘于内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但更多的人没有这样的执念和视野,他们不关心那么多,只关心做什么事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女子即便读了书也没有什么出路,这便是现实,所以大襄百姓,特别是普通平民,都不怎么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去读书。
      这很现实,但也理应如此。
      陆昭此时看向了她:“陆家产业早已归陛下所有,若是陛下需要,陆家必鼎力支持陛下的所有决定。”
      他的意思是可以效仿渝州,学生在所有学考合格后,可以分配到陆家产业做事,以此帮助女子书院招生。
      李舒宁看了一眼他,笑着应下了。
      “我们骑兵营也是。”柳依然忽然说道。“虽说女子不可入军营,但自我入了军营之后,京城中人对女子习武的偏见消了许多,她们离开学院后,或可加入我柳家军。”
      “还有我!”
      王晚吟此时从外面走了进来,面上带笑。
      “这等事情,怎么少得了我们大襄第一报社呢。”
      李舒宁看着她,有些奇怪:“你怎么这么高兴?”
      王晚吟神秘的看了他们一眼,便意味深长的说道:“招生之事不必忧心,明日我定叫飞凌书院名额爆满,一位难求。”
      李舒宁挑了挑眉,忍不住笑弯了眉眼。
      这么多年过去,她倒是在这一方面更加得心应手了,不过此事,她的确是想交给她去做的。
      ……
      果不其然,在大襄报社的宣传推广下,飞凌书院不仅招够了人,而且名声大噪,声名远扬。
      李舒宁能运用到的所有资源都将对飞凌书院优秀学生开放,赵家商会,皇家藏书阁,大襄报社等等,这些几乎都是大襄之人梦寐以求的去处,当这些地方公开招收女子,飞凌书院也就不缺学生了。
      当然,这一消息传出去之后,不少京城权贵明里暗里想以权压人,抢占名额,但陆昭将学生的背景比例把控的很好,这家书院的学生,半数是权贵之女,半数则是民间擢选上来的女童。
      李舒宁对此很满意。
      开学那日,李舒宁的政务繁忙,但她仍抽出时间来与陆昭一起出了宫,——她想亲眼见证飞凌书院的开始。
      陆昭一袭青衫,顶着一张陌生的脸站在一众女童面前,望向了她这边。
      她同样面容朴素,面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二人无言,心中却翻涌着同样的情绪。

番外之飞凌书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