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三章:三江之畔有移通[2/2页]

烽火文途 青衣陆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已经眼皮子一翻,一下子晕死倒地,其他几人也都脸色惨白,郑?O还算有几分胆气,迟疑道:“那、那若是没成……”
      “没成?”姚若愚眨眨眼睛,忽地笑道,“若是没成,你们多半也走不出贼巢了吧。”
      “王爷饶命!”一名官员顿时惊呼地扑倒在地,颤声道,“我对城邦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啊!那日朝会,下官只是……”
      “既然忠心耿耿,那就为本王分忧吧。”
      姚若愚温和一笑,只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平和下的森森血腥:“还是你们不愿为本王分忧?”
      话音方落,陈萌已经一把按住刀柄,大眼环瞪地盯住那数人,同时堂内侍卫也是纷纷按刀欲发。
      看见如此阵仗,郑?O等人只能够哭丧着脸答应下来,现在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那批被他们收买的贼寇愿意投降,否则的话,他们可能真的没法活着回来了。
      瞧见郑?O等人的下场,堂内众人俱是心中凛然。
      虽然说朝堂之争本就如此残酷,这几人也是活该如此,但是看见姚若愚如此明目张胆地将他们逼入死局,一群人还是心头感叹,想着自家这位王爷果然不是个宽容大度的人,且隐忍了足足十日才骤然发难,当真是睚眦必报的性子。
      瞧见众人个个面色凛然,姚若愚笑了笑,自袖中取出一封诏令递给陈萌,示意他宣念出来。
      陈萌早就习惯了自己宣读诏令,当下就接过,先是扫了几眼,脸色不觉微变,顿时满堂文武都是心头一震,不知道姚若愚又要折腾出些什么事情。
      等看完整篇诏令后,陈萌就忍不住看向姚若愚,见对方颔首示意,才稳住心神,缓缓念了起来。
      姚若愚的这篇诏令,主要分为三点。
      第一点,文邦自今日起以钓鱼城为城邦首府,撤废境内所有乡镇村落,在原有范围内建立三江、移通两座卫城,与合州城一起呈品字形拱卫钓鱼城,并任命王立与段理分别为钓鱼、三江二城之主,姚若愚自己暂摄移通城城主之位。
      第二点,军机处军营迁至移通城,钓鱼、合州、三江三城可设一镇之军,由城主亲自掌管,二府五部地址不变,仍在钓鱼城内。
      第三点,加大对外招商的力度,尤其是在钓鱼城的市场渐渐饱和后,将会把招商重点转移到新建二城,同时合州城的集市也将增加对外渠道,争取半年内开拓与南蛮的商道。
      三条诏令,除了最后一点因为与商人有关,众人不太关注外,前面两点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杨仁杰、李懿霖、蒋思羽等人在听见“移通城”的时候,脸上已经浮起激动的神色,很显然,这座城池的名字源于他们穿越前共同的那所大学。
      段理等大理族人则是个个面色激动,如此大事,姚若愚当然早就和段理商议过,想到大理遗族流亡至今终于能够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城池,众人都是激动不已。
      而白秋雨则是面色难看,等到陈萌念完后,忍耐已久的他当即步出人群,作揖道:“禀领袖……”
      注意到姚若愚似笑非笑的目光,白秋雨及时改口道:“禀文王,请收回第一条诏令。”
      “理由。”姚若愚微笑道。
      白秋雨硬着头皮,咬牙道:“建设城池所需钱财无数,但是城邦接连数场大战,财政已到极限,再难有余钱去建设两座卫城。”
      随后就有户部与礼部的官员出列附议,不过吏部、刑部、工部三部官员无一出列,显然许?@熔、宋凯、段理早就吩咐好了下属。
      “放心!本王早已与段部长商议过,建设三江城所需钱财将会由大理一族负责,至于移通城……”姚若愚敲了敲桌案,微笑道,“也将会由文王府亲自负责。”
      瞧见白秋雨沉默不言,姚若愚笑了笑,环顾一圈,淡淡道:“既然各位无异议,那此诏就此通过,麻烦户部将此诏令抄录百份,传发全城,以示百姓。”
      白秋雨苦笑一声,叹息道:“臣遵命。”
      摸了摸下巴,姚若愚忽然笑道:“此外,既然段部长担任三江城主,那工部部长之职就需要卸下了,段部长可有合适人选要推荐?”
      段理拱手道:“臣举荐建筑处处长段纯,此人性子沉稳,做事滴水不漏,且自就任来勤勉努力,不曾因私忘公,可为工部部长。”
      若是大国,如宋朝之类,一个工部部长的位置足以引发群臣争论,不过文邦毕竟规模太小,且因为姚若愚的任人唯亲,朝中势力不多,白家父子掌礼、户二部,已是家族极限,余下就是文艺军与大理遗族两大势力。
      文艺军这边,姚若愚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掌管工部,那么既然是由前任推荐,那段纯也顺理成章成为了新一任的工部部长。
      看着堂内文武,姚若愚眼中既有欣喜,也有着担忧。
      欣喜自然是因为他们穿越至今不过一年有余,就打下了这么一片基业。
      担忧,则是因为随着城邦的不断膨胀,早晚会招惹宋朝的忌惮。
      当年初建城邦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人人都是三境,加上有楚狂歌的插手,朝廷才承认了他们的独立。
      而后虽然姚若愚整出二府五部的制度,但是在外人看来,他们不过只掌有两座城池,这种制度简直就如小孩子过家家般可笑,所以宋朝六部根本没有对此发表过异议。
      但是如今,文艺军先败完颜野的二十五万贼寇大军,再败广安城八千精兵,其名气远非往昔可比,随着他们的名声渐渐响亮,想来宋朝也会越发忌惮他们的存在。
      而姚若愚之所以将新建的两座卫城与合州城一起朝向金国疆域,也是为了向宋朝表明心迹,看吧,我都把自己藩国的首府紧邻重庆府了,如果我有不轨心思,那么你随时可以发兵过来,我根本来不及抵挡。
      然而此法仅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打消宋朝的忌惮,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宋朝的忍耐达到极限前,将城邦壮大到连宋朝都要忌惮三分的程度。
      姚若愚的目光缓缓投向堂外,虽然政事堂朝向是南,但是他的心思却已经朝着西面而去,就在城邦的西面,那是他们唯一能够发展的方向。
      四川!

第二百六十三章:三江之畔有移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