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96章,日子难过的达延汗[1/2页]

正德日不落 中华田园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城关外,寒风呼啸、雪花飘飘。
      广袤的草原上,草原大军黑压压的一片,犹如一片黑色的浪潮一般朝着偏头关压了过去。
      偏头关是大明九边重镇之一,隶属于太原镇,称山西镇,管辖的长城西起保德,东达黄榆岭,全长800千米。
      在以往的时候,鞑靼人多次从太原镇这里攻入大明,在富饶的山西境内烧杀掳掠,每次都能够抢的盆满钵满的、满载而归。
      这一次,达延汗经过了多方的详细勘测之后,也是选定了在偏头关这里,准备在这里一举攻破城关,杀入大明。
      浩浩荡荡的草原大军,兵力多达十二万人,几乎是将草原上的青壮都给拉出来了。
      没办法,实在是这个冬天日子太难过了。
      这个冬天的草原上,白毛风一场接一场,草原上不知道冻死了多少的牛羊,牧民损失惨重,甚至于还有不少的人都被冻死的。
      因为几个月前南下劫掠毫无收获,空手而归,这更是让草原人雪上加霜,没有了大明人的粮食、茶叶、盐巴和铁器,再加上这恶劣的白毛风,草原人的这个冬天过的无比艰难。
      不仅仅是普通的牧民日子不好过,连达延汗的日子也不好过。
      榆林关一战,折损了两万多人,连火筛都死在了榆林关下,如此惨重的损失,再加上毫无收获,也是让达延汗的威望大大降低。
      达延汗父亲死的早,全靠自己老婆家帮衬着才慢慢的坐稳了大汗的位置,聪明的达延汗一直以来都很清楚的知道该如何才能够笼络人心。
      而他笼络人心的手段和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带着草原人不断的往南劫掠大明,通过一次次的劫掠大明,每一次都让草原各部满载而归、大获丰收,也是让达延汗不断的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让草原部落逐渐的效忠于自己。
      大家都喜欢跟着一个能够带自己去发财、带自己去吃肉的头,一次次的吃肉、一次次的大丰收,自然而然慢慢的就会听从、信服。
      达延汗就是利用这样的办法,年年南下劫掠大明,让所有跟着自己的部落都能够从中获得大量的利益,从而树立起威信,笼络人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纵然是骄横勇猛无比的火筛,狡诈阴险的阿尔秃斯,势大人多势众的亦不喇,这些草原部落的刺头也都不得不慢慢的臣服于达延汗,听从他的指挥。
      历史上达延汗也是一步步的最终将这些部落的首领都给慢慢的收拾干净,收拾的服服帖帖,由此可见他的手段和智慧了。
      当然了,这草原上的人本身并不是长期训练的军队,他们也和普通的大明百姓差不多,说到底其实也都是临时拉起来的队伍。
      也就是因为草原人从小到大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善于骑马,再加上草原上部落之间的冲突比较多,弯刀和弓箭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战斗力很强,在冷兵器时代,靠着战马、弯刀和弓箭天然上就对农耕文明形成巨大的优势。
      这种优势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的组织能力,他们的军队训练的有多好,纯粹就是将游牧民族的优点、特点给发挥出来。
      这其实也意味着他们是一片散沙,可以打顺丰仗,一旦出现逆风仗,甚至于出现巨大损伤的时候,这些草原人立即就会不干了,甚至于直接就宰了自己的部落首领、大汗什么的。
      这种事情在草原的历史上一次次的上演、并且上演了无数次。
      一直以来草原上每当有雄主出现的时候,整个草原很快就会统一,然而当雄主一死,整个草原立即就会四分五裂。
      土木堡之变,瓦剌的也先大败明军、大获全胜,可以说是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当时只要把握机会,未尝不能再次入主中原。
      然而,即便是也先这样的雄主,他也是死在了内乱之中,被阿剌知院刺死,北方草原再度陷入混乱局面,失去也先的瓦剌部也逐渐衰微,一蹶不振,后来更是被鞑靼部赶到西边去了。
      曾经强盛一时的蒙古帝国,它的衰弱其实也是注定的

第196章,日子难过的达延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