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治皇帝的话刚刚落下,群臣顿时就再次一个个齐声的喊了出来,一个个都急了,真的着急了,尤其是江南海商集团的代表,那更是急的要死。
原本想着弘治皇帝即便是承诺开海,也应该会和大家商量下,这拖一拖、缓一缓什么的,说不定几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到时候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呢。
拖字诀绝对是官场里面最重要的一招。
可谁知道弘治皇帝一夜之间就已经决定了,今天更是直接就宣布了结果,根本没有跟大臣们商量此事。
这让很多的大臣都心生不满,无论如何,这件事情至少是要和大家商量一下的。
“陛下,海禁乃是祖制,是国本!”
“一旦开海禁,祖制国本动摇,我大明必将风雨飘摇、社稷动荡啊!”
“陛下,东南沿海倭寇、海盗肆虐,一旦开海,到时候必然会滋生海盗,也会让倭寇更加猖獗肆虐,迅速壮大,据时将危及我大明各地啊!”
“陛下,关税之事玩玩不可,横征暴敛之下,民不聊生,百姓穷苦,非江山社稷之福啊!”
“陛下,此等大事理应和朝中诸公相商,未经过商量,请恕臣等无法听从!”
一个又一个大臣站出来表态,甚至于直接就威胁起弘治皇帝来。
这事情他们不同意,他们不配合。
想要让这些大臣们同意配合,那必须是要符合他们的利益才行,或者是要让渡一部分利益给他们才可以。
现在弘治皇帝直接就自己决定了,没有和大臣们商量,不仅仅让江南的海商集团代表、盐商集团代表们反对,连其他的大臣也觉得非常的不爽。
毕竟一直以来弘治皇帝都是很尊重大家意见的,有什么事情都是和他们商量着来的,这让他们也是尝到了真正最高权力的滋味。
现在弘治皇帝都不和他们商量了,他们自然是不爽了。
“朕不是和你们商量,而是正式的下旨意!”
“此事就这样定下来了,户部这边尽管成立一个海关衙门,专门负责在各大通商口岸征收进出口海关关税。”
“同时制定出一个关税的章程出来。”
弘治皇帝扫视一眼群臣,理都懒得理会。
不敢不配合是吧?
可以啊,直接滚蛋,有的是人想要当官。
“陛下!”
侣钟一听,顿时就觉得非常难办了。
天子的圣旨要不要听?
如果听了,到时候就站到群臣的对立面去了,以后怎么在朝中立足?
“怎么?”
“这件事情很难办吗?”
弘治皇帝看看侣钟问道。
“陛下,此事,是不是再和大家商量一二?”
侣钟硬着头皮说道。
“商量什么?”
“昨天大家也都在场,开海之事利国利民,不仅仅可以让我大明百姓有更多的粮食,可以养活上千万大明人,而且还可以为沿海百姓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昨天你们也都默认了,也都没有人反对,难道都准备说话不算数了?”
弘治皇帝淡淡的说道。
“陛下!”
“开海之事还需再商量一二,更何况还要征收关税,横征暴敛只会让百姓更加的困苦,民不聊生之下祸患四起啊!”
谢迁站出来说道。
他也是急了,这开海就算了,征税是万万不能的,会严重损害商人们的利益,这税一旦开征了,商人们就要少很多、很多的利润了。
“是啊,陛下!”
“开海利国利民,但关税万万不可征收啊,苛捐杂税只会让百姓民不聊生啊!”
谢迁一站出来,其它的大臣顿时就着纷纷表态,这开海就开海吧,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海外走生意也好,但这税是绝对不能收的。
“海外贸易获利颇丰,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无法出海经商,能够出海的都是商人,我大明自开国以来都以农为本,重农轻商,开征关税怎么会让百姓民不聊生?”
朱厚照站出来反驳道。
什么民?
你要说多征收粮食税那确实是会落到百姓的头上,但这个关税嘛,几乎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的。
出口的瓷器、丝绸、茶叶之类的东西,对老百姓生活根本没有影响,至于从海外进口回来的东西,往往也是价格昂贵,老百姓也用不上。
这关税其实就征收到了商人的头上,征收到了那些权贵、士绅、大家族的头上,从他们的嘴里面弄出一部分的利益出来交给朝廷这边。
这是一定要落实下去的,朝廷没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不能总指望着从内帑里面出的,该征的税还是一样要征收的。
朱厚照的话让谢迁、周宣、吴宽、熊?等人一下子语塞,总不能说老百姓不算民,只有他们这些缙绅才算民吧。
“太子殿下!”
“臣听闻您在天津长芦地区兴建了一个大盐场,可有此事?”
熊?看看太子,想了想转移话题到盐政上来。
“没错,我是建了一个长芦盐场,规模也很大。”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爽快的承认了,果然和自己所预料的一样,无法就是这两件动摇他们利益的事情。
“陛下,臣弹劾太子,太子身为国之储君,不好好学习为君治国之道,却是行商贾之事,与民争利,实在是有损储君之威。”
“臣请陛下罚收太子产业,还利于民!”
熊?见朱厚照爽快的答应了,果断就向弘治皇帝这边弹劾起朱厚照来。
“谁说这是与民争利?”
“悄悄相反,我这是为民谋利!为国为民!”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气愤的反驳道。
第179章,我这是为民谋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