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的等待着弘治皇帝开金口。
“海洋捕捞利国利民,朝廷断然是不会废除的,并且接下来,我大明将逐步的开放更多港口、口岸,允许百姓下海捕鱼、允许出海经商,让沿海的百姓能够靠海吃海,也让我们大明的百姓能够从海洋之中获得更多的食物和财富!”
弘治皇帝的话一落下,也是让刘健、李东阳、谢迁等群臣顿时就脸色微微一变,尤其是以谢迁为代表的江南籍官员,一个个更是脸色难看。
弘治皇帝当着文武百官以及成千上万百姓的面,亲口承诺会逐渐开放海禁,允许下海捕鱼、允许出海经商,让沿海百姓可以靠海吃海。
这意味着这个政策一定是会贯彻执行下去的,只要天子推行下去,再加上现在民意如此,朝中也有大量的官员支持,这个政策就不可能会废掉。
这意味着开海禁已经成为了必然,谁也无法阻止。
海禁一旦开了,海商集团就不再具有垄断对外贸易的优势了,海贸的庞大利润很快就会吸引无数人争相加入,到时候海商集团就没有好日子过了,只能够去赚点辛苦钱了。
其实捕鱼不捕鱼不是关键,真正重要的就是海贸了。
但开海捕鱼必然会导致开海经商,所以他们才要反对开海捕鱼,只是现在看来,开海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了。
“陛下圣明!”
身边的大臣们一听,也是纷纷齐声的喊道。
还是有很多的官员是正直的,是愿意为大明考虑,愿意为大明的百姓说话,谋福祉的,并且在弘治朝,这样的官员是很多的。
即便是江南籍贯出身的官员,其中也一样有大量正直之臣,有为国为民、忠君爱国的大臣,开海利国利民,当然是要支持的。
“陛下圣明!”
周围的老百姓一看,顿时也是跟着纷纷的跪下来高呼圣明。
同时一个个也是激动起来,接下来整个大明逐步的开放海禁,开放对外的贸易,那大有可为了。
尤其是去过天津这边,看过拖网捕鱼的人很清楚拖网捕鱼的巨大优势和产量,到时候推广到大明各地去。
南方这边也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江南地区、浙江、福建、两广地区等等,这些地方统统都是可以捕鱼的。
以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的话,捕鱼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购买一艘捕鱼船,很快就可以发家致富了。
“大家都起来吧。”
弘治皇帝笑着说道。
接着也是饶有兴趣的围绕着鲸鱼转了一圈,说道:“这捕一头鲸鱼就相当于是上千头肥猪,上百头大牛,这捕鲸可是了不得啊。”
“我大明有万里海疆,从辽东到琼州、广西,这开放海禁之后,每年捕捞到几百头这样的大鲸鱼也是了不得咯,算下来都够几百万人饱饱吃上一顿了。”
“父皇圣明!”
“这鲸鱼啊,它全身都是宝,这鲸鱼皮可以用来做靴子,非常的保暖又防水,这鲸油可以用来照明,明亮又持久而且还无色无味无烟。”
朱厚照也是连忙给自己父皇拍马屁。
其实今天这个剧本也是朱厚照和弘治皇帝事先就安排好的。
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开海,为了开大明的海禁。
现在仅仅只是开一个天津显然是不行的,大明海疆万里,只是一个天津显然是不行的,如果是在朝堂上议事的话,想要开更多的港口很难、很难。
当初开一个天津都是强行开的,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并且到现在天津港其实也都没有繁荣起来,只是在渤海之中捕鱼而已。
所以今年,弘治十六年必须要初步的开海,朱厚照都已经和弘治皇帝商量好了,接下来要在山东的青岛、江南的淞沪、福建的泉州、广东的广州开海,将这几个港口开放为对外贸易的地方。
所有但对外的进出口贸易都要经过这几个地方,设置海关,征收进出口关税,同时在整个大明的范围内开放海洋捕捞,允许大明百姓下海捕鱼,同时允许大明民间建立造船厂造船。
这样做的好处有几个,一个是开海禁打破海商集团的垄断,将利益从他们的手中转移到全大明的手中。
其次就是征收海关关税,充实大明国库,解决大明财政问题,并且接下来开征商税做铺垫和准备。
海关关税都征收了,再征收商税的话,一点毛病都没有,大家也都可以接受,只要有足够的利润,交点税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尤其是当不交税就要掉脑袋的时候。
第177章,全面开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