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
不仅仅能搞钱,而且关键是还能够带着很多人跟着一起发财,又能够为大明的底层百姓着想,这是非常难得的。
“殿下所言有理!”
“鬼神之事不可信!”
“这海洋捕捞如果推广开来,则可以惠泽我大明千万百姓,让无数人吃饱肚子,有维持生计的工作,这是真正惠国惠民的之策!”
李东阳也是跟着表示了赞同。
内阁三个大臣当中,就属他最有能力,目光也最长远,至于刘健,他不过是靠着是弘治皇帝老师的身份才当上内阁首辅的,能力很一般。
谢迁也是主要靠着是弘治皇帝老师的身份才当上内阁首辅的,才华是有,但其立场是站在了江南徽商、盐商、海商的立场上,是这些人的代言人。
“陛下,臣以为应该全面撤销海禁,允许我大明百姓下海捕鱼、下海经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禁之策只会让沿海地区的百姓失去生计,变得穷苦潦倒,心生奸计,为非作歹!”
“此外,开放海禁,开征关税,也可以充实国库,让朝廷征收更多的税收!”
户部尚书侣钟也是站出来表态。
朱厚照默默的记住了这几个支持自己的大臣,这些人还算是正直之臣,能看到开海的重要作用,也能够为大明的百姓真心实意的考虑,以后还是可以重用的。
“诸公说的好!”
朱厚照没有等谢迁等人说话,也是站出来继续说道:“什么龙王,谁也没有见过,谁也没有看过,不过是鬼神之说罢了。”
“实际上真正决定我大明是否风调雨顺的是季风!”
“殿下,何谓季风?”
大臣们一听,也是连忙问道。
“所谓季风是指每年夏季的时候在我们大明出现的有规律的降水气流!”
“我大明每年大规模的降雨都是从南方开始一直不断的往北移动,每年3月初开始,随着季风气流第一次北上,夏季风给华南地区带来一场又一场降雨。”
“像回南天、龙舟水、两广雨汛等等,都是这时期季风所带来的降雨,进入4月底,季风气流再一次北进,影响的范围从两广、福建地区逐步北上至长江流域的两湖、江西、南直隶、浙江等地区,恰巧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也就是梅雨季节的由来。”
“到了5月下旬、6月上旬,季风气流一直北上到黄河流域,给陕西、河南、北直隶、山西、山东等地带来降水,到了8月、9月的时候,随着季风气流变弱不断的往南引动,则会再次给各地带来一次降雨。”
朱厚照看看群臣,也是给大家科普起季风的知识来。
“当然,这是正常的情况,一般情况来说,我大明的降雨都符合这个规律,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可以去翻看历史记载,查找各地方的地方志。”
“当然在有的年份,这个季风气流表现的反常,比如有的年份季风气流比较强,它就会迅速的往北推移,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北方提前降雨,并且降雨大了出现洪涝的灾荒,黄河泛滥,而南方则是出现旱灾,降雨不足的情况。”
“反之,有的年份季风气流比如弱,它迟迟无法北上,于是就会出现南方洪涝,北方干旱的情况,就像去年,南方地区降雨多,南直隶出现洪涝,而北方这边降雨少,山西、北直隶以及闪动、陕西、河南部分地区出现大干旱,导致了饥荒的出现。”
“这样的规律非常的明显,大家可以去查一查我们历史上的记载,我们大明一旦出现灾害,要么是南涝北旱,要么就是北涝南旱。”
“决定这一切都是季风气流,而不是什么龙王爷!”
朱厚照的话也是让群臣一个个听的目瞪口呆,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什么季风气流,原来这季风就是龙王爷啊。
“似乎好像真的是这样,去年南方多洪涝,北方就出现了干旱!”
“还真是这样啊,去年的梅雨要比以往年份来的更早,持续的时间更久,而北方的降雨却是迟迟不来,即便是来的时候,降雨量也是非常的少。”
“原来如此啊,我们一直都没有搞清楚,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这岂不是以后我们可以预知天气了?”
“只需要根据南方各地的降雨情况,结合降雨来的时间、降雨的多寡、持续的时间差不多就可以推断出北方地方的降雨时间和降雨量了?”
“别说,如果这是真的,我们确实是可以结合这个来推断降雨的情况,提前就做好一些准备来!”
第175章,什么狗屁龙王爷,那是季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