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不完的海鱼可以晒成鱼干、腌制成咸鱼干,只要腌制成了咸鱼干,到时候都可以卖到全大明去,而且还可以长久保存,慢慢卖。”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撇撇嘴说道。
晒鱼干、做咸鱼干,多少鱼都不够的,而且弄出咸鱼干的话,到时候还可以卖到全大明去,连四川、陕西、甘肃这些地方都可以卖过去,让哪里的人也长长便宜的海鱼的。
海鱼可是极为重要的肉蛋白,对于物质匮乏、食物稀缺的大明普通百姓来说,海鱼政策是一定要一直坚持下去的政策。
“公子!”
“这晒成鱼干倒也可以,还可以熏鱼干之类的。”
“但是这做成咸鱼干的话不显示,现在的盐太贵了,做出来的咸鱼干谁买得起啊。”
石七一听,顿时就连连摇头说道。
“盐很贵吗?”
“这海边要多少盐就有多少盐,这一次我过来就是要将长芦盐场给建起来,到时候要多少盐就有多少盐,你这边就死命的用盐去腌咸鱼,到时候我们连鱼带盐一起卖。”
朱厚照一听,顿时指了指眼前的大海说道。
在海边还愁盐的问题,你这不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吗?
“是,公子!”
石七一听顿时就连忙回道。
这下子不用为鱼太多发愁了,腌咸鱼、晒鱼干、熏鱼干,再多的鱼也不怕啊,弄成咸鱼、鱼干之后,这鱼就不怕臭掉、不怕烂掉了,可以保存很久。
“天津港这边建个咸鱼加工厂,每天将多余的鱼用低价给收上来,这样才不会伤了现在大家捕鱼的热情。”
“以后等我们大明荡清了倭寇和海盗,到时候还可以将这个咸鱼工厂开到大明各地去,以后这个港口也是要多建,服务好我们大明对外的贸易,服务好我们大明的渔业,这海洋也是良田,也可以养活上千万的人口。”
朱厚照看向外海,也是对石七这边规划起来。
港口肯定是要继续建的,现在是天津港,以后淞沪港、宁波港、广州港、泉州港等等都要建起来,将港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赚钱的同时,还可以方便收税,这进进出出的船只,自己才清楚,收税才有低。
“是,公子!”
石七再次牢牢的记住朱厚照的话,心里面也是开始琢磨起该如何将朱厚照交代的事情给办好。
“船来了,来船了,来船了!”
就在这时,港口这里一阵骚动,众人连忙看了过去,只见水天相接只见一艘拖网捕鱼船正拖着沉甸甸的步伐朝天津港这里驶来,看样子就知道,这船上的鱼肯定很多,一定是爆仓了。
众人并没有等待太久,船只就慢慢的来到了港口这里,还没有停靠住,海鱼商人们就迫不及待的来到码头边,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看向船上,期待着船上的渔获。
等到船只靠岸开始卸货,一筐又一筐的海鱼被抬下来,金灿灿的大黄鱼小黄鱼、银闪闪的带鱼,还在活蹦乱跳的大虾、张牙舞爪的螃蟹,跟人一样大的大鱼。
“这一筐大黄鱼重120斤,240文起价,要的出价!”
很快,这艘渔船的东家也是派人过来主持拍卖。
天津港这里的海鱼都是采用这样的价格来进行拍卖的,一筐、一筐的海鱼,分成不同的品种,当场过称,当场拍卖。
很显然,这也是朱厚照的意思,低价是为了保护捕鱼船的利益,竞价适当的给予竞争,同时公开透明,这样也可以纺织内部的腐败。
起初大家还并不习惯,毕竟这个时代做生意都讲究袖子里讨价还价的,这公开的竞价、大声的吆喝似乎好像并不太好,也让人不太习惯。
但慢慢的很快,大家也都喜欢上了这种方式,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之下,对于那些认认真真做生意的小贩是有利的。
“240文!”
“245文!”
“250文!”
很快,周围的鱼贩就开始纷纷报价,这头几筐大黄鱼都是品相最好的大黄鱼,个头也大,往往都可以卖给一些大酒楼、饭馆,价格自然更高。
码头上热闹非凡,一筐又一筐的海鱼迅速的被鱼贩们给买走,鱼贩子一拍卖到海鱼,也是连忙装上马车,迅速的将这些海鱼贩卖到京津各地去。
“捕鲸船回来了,捕鲸船回来了!”
这时,也不知道谁吼了一声,众人再次齐刷刷的看向外海,只见一艘朝着天津港吃力的返回,似乎拖着一座大山一般沉重。
【作者题外话】:三章奉上,求票票~~
第161章,还怕鱼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