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浆就出来了,接着有挑夫将这些水泥浆挑到最前面去建筑道路。
看到这样的一幕,大臣们也是忍不住的直点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亲眼看到了水泥混合沙子、砾石搅拌而成水泥浆,这就是真的了,而不是假的了。
这修筑道路的材料确实是简单易得,不远处有一条小河,里面就有大量的人在采沙、采砾石,源源不断的运过来。
沙子和砾石这东西到处都是,又容易开采,成本很低、很低。
这说明眼前这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其实根本就没有花掉太子殿下太多的银子,也说明这样的道路完全是可以在大明各地遍地开花的。
一旦大明各地都有大量的水泥公路相连接的话,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无论是货物的运输还是人员的往来都将变得非常顺畅。
别的不说,单单是眼下这个饥荒之年。
如果有一条这样的水泥道路连接江南地区的话,用上四轮马车来运粮,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足以运过来了,而且粮食的损耗将大大地降低。
在交通极其不便的年代里面,运粮的损耗是非常大的,十斤粮食运到目的地可能就剩下一半都不到了。
这还是有车马的情况下,运粮的损耗都已经如此之大了,如果是在行军打仗,出兵塞外、漠北之类的话,可能三个人运粮也仅仅只能够满足一个士兵的粮食需求。
故而在古代,无论是汉武帝驱逐匈奴,还是唐太宗打击突厥,又或者是朱棣五出漠北,这背后基本上都会动用几十万的民夫来运送粮草,保证粮草的供应。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因为古代的交通极其不便,运输工具也是极为的落后,运输的速度慢、时间长,而运输粮草的人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也就会出现大量的损耗。
可是如果有了眼前这样的宽敞水泥马路,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运输的速度一旦提上来的话,效率和损耗将大大地降低。
而且如此宽敞、平整的水泥公路,完全是可以使用马车,甚至于四轮马车来运输货物,运输量将直线上升。
第82章,来自海洋的粮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