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车靠近高雄港主城集聚区的时候,吕大良等人不由都从马车的窗口探了出去,观察起窗外的街景来。
正是日暮时分,宽阔整理干净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汹涌的人潮,川流不息。吕大良注意到,虽然行人很多,但马车在道路上却畅通无阻。稍一留意,就发现了其中的诀窍——这里的街道分为马车道和行人道,行人道要比马车道略高一些,而马车道则置于两边的行人道之中。马车道也分为左右两截,所有的马车均靠右侧行驶,不得越过中间的界限。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互相冲撞的事情,往来交通的秩序自然会井然有序。
靠右行驶的规则,是交通往来顺畅的要诀。这一点,裴茳在乌家庄也在推行,只是乌家庄地域狭窄,体现不出这么做的好处,到了这种城市集聚区,车马水龙往来繁复的地方,也真正体现出这一规则对城市建设的方便性来。
在交通要道口,吕大良还看到了有穿着红马甲制服的人吹着竹哨拿着木棒在指挥马车和行人通行,碰到不遵从指挥的,立刻便有人将马车或行人拖到一旁,据说是要罚铜处置的。
马车转过两个繁华的路口之后,来到一座占地约十几亩的宽广建筑之前。
“港督府到了。”马车夫一甩响鞭,向车厢里的客人们吆喝了一声。
众人跟在齐骁身后下了车,抬眼望去,却见高雄港港督府用一圈粗大的木篱笆围着,高达丈余。入口处设置了两座望楼,望楼上站着几个哨兵,背着长弓,隐隐约约似乎还看见了一张小型的极张弩。这样的望楼并不止门前的两座,前后左右均有,共有八座之多。
正门的两座望楼下,还设了岗亭。亭子一旁有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卒在逡巡检查往来人群。与高雄港其余穿红马甲制服的公职人员不同,这些士卒穿着统一颜色的军服,外披着一套铁甲,手中大多持着长矛,背上还有一具弩弓,右侧的箭袋里装着数十支弩箭。在他们的右手臂上,还缝着一小块红色的旗状装饰。
这些背着弩具的士卒直属于港督府武备司管辖,是港督府最精锐的武装人员,其骨干力量都是由福州各大家族的子弟或是吴中齐氏族人组成,忠诚方面经得住任何考验。
当然,也吸纳了一大批早期上岛的青壮进来,前提是必须要有家人也在岛上,且经两年期的观察,并有两人以上福州各族和齐氏族人作保,才能加入武装队伍。
在夷洲岛上必须拥有强大的武力震慑力量,才能确保前期投入的海量资金不打水漂。虽说夷洲岛孤悬海外,但并不能确保没有人不打它的主意,一般的海盗也就罢了——北面齐氏、南面林氏本就是沿海一带
第七章 高雄港(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