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四章 马不停蹄[2/2页]

从寒门开始权倾天下 徐捉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乘船前往杭州。
      这次行动瞒着所有人,乔春锦问起,徐昀就说宋小奉想父亲了,回平阳待几天,顺道给元茂才捎点补品将养身子。
      不是不放心乔春锦等人的忠诚,而是为了他们的安危着想。
      事关重大,少一个人知道,就减少一分暴露的风险。
      因为一旦暴露,所有知情人都要死!
      “公子,元宝谷那边的窑炉建好了,阮匠作请你下午有空过去看看……”
      乔春锦刚离开,京牧急匆匆的进来禀告。
      “这么快?”
      正常的窑炉从筹备到建成,至少要几天的时间,慢的十几天也有,徐昀不惜花大钱的效果显而易见。
      因为葫芦窑是依据图纸第一次建,不像龙窑,大家都有经验,工程进度较慢在预料之中。
      没想到阮俊生竟然能和龙窑同时竣工,不说别的,这份统筹组织协调能力,不比他的技术差。
      “去,请曲行头和冯公子,一道过去观摩观摩。”
      元宝谷。
      阮俊生迎上徐昀等人,道:“老于忙着检验龙窑收尾,顾不得来接,公子莫怪。”
      徐昀笑道:“老于跟我憋着劲呢,无妨。老阮,你呢,有信心没有?”
      “以前是没有的,可有了公子设计的葫芦窑,信心百倍!”
      熟练的拍完马屁,阮俊生带他们来到建造葫芦窑的地点,只见四周用砖结砌,如篷如桥洞。
      前后两窑,前宽后窄,前短后长。
      形似葫芦。
      其顶有火门、火窗、库口、对口、引火处、牛角抄、平风起、末墙火眼、过桥处、鹰嘴、余堂、靠背以至烟囱。
      深一丈五尺,腹阔一丈五尺。
      纵然只在纪录片里看到过复原的明代葫芦窑3d模型,但呈现在徐昀眼前的,无疑是最真实最接近,或许也是这个时代最完美的窑炉。
      阮俊生,有大匠之风!
      “徐公子,冯公子,曲行头,三位请看,可从这里先将窑柴投入前室火膛,烧几十个时辰,然后将窑柴从投柴孔中投入窑内,续烧两个时辰左右……前大后小,可让烟气流动均匀,这个收口又能让温度稳定……窑顶正中的观察孔,烧成后期便于勾出照子,决定止火时间……”
      阮俊生越说越兴奋,道:“我敢打赌,葫芦窑的问世,定会逐步取代龙窑的统治地位,变成江南今后最常用的窑炉。徐公子的大名,将会和这些瓷器一样,流传百世。”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千百年来儒生追求的,不就是青史留名四个字吗?
      冯玉树感慨道:“徐兄的诗词已可流传百世,现在连瓷器也要借重你的名声。我怎么觉得,在徐兄身边,仿佛这些遥不可及的东西,都变得这么简单呢?”
      徐昀淡淡的道:“流传百世,与我今世何益?不过赚钱的小伎俩而已,当不得夸赞。”
      曲云竹突然道:“读书人不求流传百世,那徐公子的抱负又是什么呢?”
      徐昀大笑,负手翩翩,道:“曲行头看来不怎么关注我们永嘉学派,事功之学,只讲究眼前和日后的利益,并不看重名声。追名逐利,非余心之所急;为国为民,虽九死而未悔。”

第一百一十四章 马不停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