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先前长右守卫的雷轰江一带,更是战火连天!
乌陵石三渡,作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每天死伤无数。
这附近的江水,全都被鲜血染红,无数兵卒的流尸,沉浮于红浊江水中,连绵不绝地朝下游漂去。
最严重处,只见尸体,难见水面。
雷轰江本来江水清澈,但自乌陵石三渡而下,江水已经完全不能喝了。
万妖国称自己的发动的战争,为收复圣战,但大宋的反击战,则称为“抗妖义战”。
虽然一直在南疆纷争不断,但对于定都汴梁的大宋来说,重心从来不在南疆,广南东西二路,力量非常薄弱。
毕竟这年头,这两路,还是朝廷的重要流放地呢,能好到哪儿去?边陲苦地而已。
蛟烈渊等妖族有识之士,也是瞅准这情况,在南疆立国,还把所谓圣战的目标,框定在占据广南二路上。
他们不是没怀着幻想,希望大宋看着广南二路贫弱,不如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妖国占据了吧。
但万妖国,还是低估了大宋这种礼教文化立国的国度。
这种国度,看起来温和、忍让,但骨子里的坚韧性,却比任何武力立国的国家,还要强大。
所以,一旦万妖国立国,开始侵攻,大宋朝堂反应很快,马上用实际行动,打碎了万妖国上上下下的幻想。
大宋朝廷,不仅快马严令广南二路殊死抵抗,还从中原、从江南诸路,源源不断运送人力物力,支援广南前线。
当然西域那地方,还得防着珈兰神国,暂时没从那里的边军中调兵。
所以暂时,大苍妖国立国的影响,在军事层面,还没那么大。
可能大宋朝堂更忌讳的,还是蛟烈渊继续大肆宣扬并施行的“五攻立国策”。
这种攻心之策,影响深远,犹如溃堤之蚁,一个不好,看似庞大不可破的大宋国,哪天就轰然倒塌。
当然,一旦立国,大苍妖国的军政力量,就绝不可小觑。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立国之后,以蛟烈渊为首的南疆妖族,影响力、吸引力,就大多了。
别的不说,多了许多官位,对许多依附之人来说,就更有奔头了!
比如政务方面,万妖国成立了“苍灵阁”,作为妖国的最高行政机构。
苍灵阁设一位阁首座,简称阁首,权力类似汉人的丞相。
其下设副阁座,有多个,类似副丞相。
还有阁务官,简称阁务,属于各类事务的主官,类似汉人的六部尚书。
阁务官之下,又设副阁务、阁员,类似于六部的侍郎、员外郎,及各种事务官。
这些都是实权官。
大苍国还在苍灵阁中,设置了荣誉性质的“阁士”,这些是颁发给那些妖中贵族,特别是那些少量从苍梧灵洲渡海而来的有身份者。
同样,苍灵阁士的头衔,将来也会颁发给大宋投降过来的要员。
要是丘人杰没死,将来挑明投到万妖国一方,以他这样特殊的身份,一个苍灵阁士,是跑不了的。
不得不说,蛟烈渊他们确实蓄谋已久,光是苍灵阁士这样的设计,就很有远见,至少表明,他们立国,不是玩玩的,是真想图谋天下,尽揽天下之士。
大宋朝堂,从来不缺玩权谋的老手,对这一套,简直再熟悉不过了。
所以,当大苍妖国种种立国情报、尤其是苍灵阁的设计,一传过来,大宋皇帝以及诸位高官,便知道,这大苍妖国,绝不同于以往任何地方的农民军造反了,这样的妖国,一定要下决心反击,坚决扑灭,丝毫不能留情忍让了。
而大苍妖国的兵制,也别树一帜。
不同于大宋禁军的厢、军、营、都,万妖国的军事建制从大到小,分别为:
山、峡、泽、洞、坪。
光听名字,就很富有南疆万山的特点。
因为最大和最小两级,是山和坪,所以时人也称万妖国的兵制为“山坪制”。
妖兵的首领称谓,大都称“帅”,也和宋军的都虞侯、指挥使迥然而异。
当然,实际在妖国,山和峡,这两个最大的军镇单位,首领还称帅,为山帅和峡帅;
但自泽以下,则习惯称将军,如泽将军、副泽将之类。
之前被捕的长右,便从最小的军事指挥副坪将当起,一路当到峡帅、副山帅,直至暴露。
大苍妖国还实行五五制,便是一山有五峡,一峡有五泽,一泽有五洞,一洞有五坪。
一坪十六人,则一洞八十人、一泽四百人、一峡两千人、一山一万人。
大苍妖国目前总共有十山,便意味着他们有十万精兵。
这年月,有十万主力精兵,已足以独霸一方,并有一争天下之力。
事实上,蛟烈渊蛰伏已久,正是凑满了十山人马,这才敢悍然立国的。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万妖立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