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户户,有一家算一家,都糊起五颜六色的鱼形灯笼,在傍晚时,用竹竿撑起来,点亮灯笼里的蜡烛,涌上街头。
那时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还会点燃五彩缤纷的焰火。
锣鼓声声、爆竹声声中,闪动着五彩光芒的鱼灯,游弋在海街镇的大街小巷。
它们照亮了家家户户的门楣。
在朦胧的夜色里,仿佛真有无数五彩的鱼儿,从海中游上岸,在海街镇的大街小巷中,摇头摆尾地嬉游。
海街镇之人,便通过这样的鱼灯节,向大海感恩、祈福。
他们期望冥冥中的海中神灵,能听到看到他们的虔诚祷祝,保佑他们,接下来这个月,能收获更多的海产,并平安归来。
这样的鱼灯节,那些纸糊的鱼灯笼,有大有小,形状、色彩各异,并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但唯有一项,多年来形成了一个规矩,便是所有的鱼灯中,定会有一个鱼王灯。
这鱼王灯,不仅最大,有一两间房子长,并不是一两人便能舞起来,而是要六七个人,才能举动和挥舞。
它的造型,也不一样,龙首鱼身,呈龙鱼形状,额头用浓墨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便称为“龙鱼王灯”。
灯肚子里的蜡烛,也有许多根,一旦点亮,周身通明,两只大眼珠中,更是烁烁放光。
这样的龙鱼王灯,在街道中挥舞游弋时,显得炯炯有神,真如同活过来一样,气派极了。
如此气派的龙鱼王灯,不是哪家哪户做得出来。
甚至一般人家都没资格做,而是由海街镇的镇长牵头,找镇中几个大户人家,一起募资,再请手艺人,花一个多月的功夫,精雕细琢出来。
而为了效果闪耀,龙头鱼身上的鳞片,还用云母片、甚至琉璃片,一片片镶成,金贵得很。
可见这样的龙鱼王灯,做出来不易,花费绝不小,所以一旦做出来,要用很久很久。
只是,物有所耗,用的时间久了,哪怕再是精心保养,龙鱼王灯也终究会变旧。
旧了破了,虽然可以不停修补,但总有破败到不堪修补的时候。
这时候的龙鱼王灯,往往拆散了,留下有用的装饰物件,以备做新的灯用。
其他如竹篾、彩纸,全都当垃圾扔掉。
照此说来,历来的龙鱼王灯,不会有留存,但只有一条例外,那便是初代第一只龙鱼王灯。
鱼灯节是什么时候起源,连海街镇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了。
但估摸着总有百来年。
后续的龙鱼王灯都拆掉,但最初的那一只,出于纪念的目的,用坏后,被保管在镇子上的公用仓库里。
初时为了纪念,也有人记得。
但百来年过去,被放在仓库最深处角落里的龙鱼王灯,已经无人知晓。
它已经被彻底地遗忘了……
于是没人知道,上百年过去,隐藏在仓库深处的初代龙鱼王灯,已经修成了精怪!
有个说法,万物有灵,其中有执念、有深沉遗憾的,更容易修炼成精。
如果这个说法靠谱,那龙鱼王灯修成精怪,便没什么奇怪了——
它永远忘不了当初那一幕幕辉煌的场景:
每当月半,它为众鱼之首;
众星捧月、万众欢腾中,是它率领着无数鱼灯,穿街过巷,灿烂辉煌,将海街镇的每一条街巷,照得五彩斑斓、亮如白昼!
它忘不了锣鼓喧天的热闹,忘不了烟花满天的绚丽,更忘不了海街镇老老少少,看向自己时满脸洋溢的笑容和崇敬。
这一切的一切,都和它现在身处的阴暗、破败、蛛丝灰尘满满的仓库角落,形成了鲜明对比。
它渴望重见天日、重现辉煌!
它渴望再次照亮每条街道、每个角落,渴望再次享受被所有人注目和欢呼的快感。
它也怨恨那些渔民的始乱终弃。
所以虽然只是个人工制成的鱼灯,它似乎已经尝尽了人情冷暖。
所以,它成精了,成了龙鱼王灯精……
而多年仓库冷藏的生涯,让龙鱼王灯精有了其他精怪不常有的隐忍。
成精之后,他没有轻举妄动,没马上去实现多年的夙愿。
他的内心里,也出现个新的念头。
这念头,从最开始的模糊懵懂,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真身,毕竟只是个虚假的鱼灯。”
“既然已经成精,我得想想办法,做一只遨游四海的真鱼!”
而大约三个多月前,在海街镇东边大海中的一处小岛上,又发生了件不算寻常的事情:
有一条巨鱼的尸体,被冲上岛上一处隐秘的海滩。
这巨鱼,应是某种鲸鱼,身躯有两间民房那么大,浑身也不见明显的伤口,不知道怎么死去的。
被冲上隐秘的沙滩后,历经风吹日晒,巨鲸的尸体,渐渐腐烂得只剩下一副巨大的白色骨架。
第二百三十八章 龙鱼王灯的野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