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4章 科教兴国,人才兴邦[2/2页]

回到明朝当藩王 老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安成焕发誓,即便是朝鲜的王城,也没有大宁卫这般巍峨。
      城中风气开放,不仅有大明百姓,草原牧民,以及金发碧眼的弗朗吉人。
      如今更是多了他们这些朝鲜人。
      安置的房屋都是砖房,并未因他们是新来之人,便居住在简陋的窝棚。
      安成焕看过大宁,这里就没有所谓的草房与窝棚,百姓遵守一切规章制度,而这些看似繁琐的制度,却间接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排泄物统一放置,由专门的人负责运输出城,随后储存灌溉田地,亦或是当做金汁守城备用。
      这样的做法,保持了城中清洁减少疫病的同时;更能物尽其用。
      令安成焕最称奇的地方,莫过于大宁卫的“往来无白丁”。
      有些花甲老人,这辈子恐怕再难以识字。
      朱权则令各家各户的孩子,只要到了五岁的年纪,就要统一送到名为“学校”的地方读书识字。
      宁王府会提供三年的义务教育,只要你送孩子去读书,每月就能领到米面。
      这等好事,对于百姓而言再高兴不过,也许有人会拒绝读书识字,可没有人会拒绝米面粮油。
      就这样,很多小孩子即便过了三年,没有继续选择读书,依旧不是文盲,能够识的很多字。
      至于那些打算继续深造,又没有钱财的家庭。
      宁王府则给予了两项政策,若是你家孩子在某一项有足够的天赋,宁王府会给予学费全免,不过平日里要勤工俭学,将来也要在宁王府做事以作为交换。
      至于天赋不足,想要靠后天努力改变命运的学子,宁王府同样不会放弃他们,而是提供所谓的“助学贷款。”
      你的学费依旧全免,不过将来同样要变相“卖身”到王府做事。
      朱权曾经算过一笔账,一个读书识字的人才,在老百姓中已经是十分罕见。
      培养出这样一个人才,加上还有其他技能培训,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前期的学费投入。
      所谓的投入,不过是每日让他们吃饱穿暖,没有后顾之忧去读书。
      若是学子中有几个隐藏的天才出现,那这笔买卖简直是大赚。
      “对了,殿下管这叫科教兴国,人才兴邦!”
      安成焕念念有词,大宁卫从不高看读书人,也不歧视匠户、民户、甚至是商户。
      这也使得更高等级的学府“高中”,教授的知识更为复杂多样。
      可谓是诸子百家,应有尽有,即便是宁王,偶尔也会前来授课。
      这等学术氛围,才是安成焕最喜欢,最钦佩的地方。
      他在朝鲜不过是喜欢研究火器,就被扣上了不务正业的帽子,甚至连做官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他则成为了火器局的科长,当然这火器局并非朝廷官职,而是宁王设立。
      至于局长,则是那位名为凯瑞.博格的传教士。
      这位金发碧眼的弗朗吉传教士,总是神神叨叨,宣传着某位名为“耶和华”的人物。
      安成焕每次都是搪塞过去,什么特娘的耶和华,有宁王殿下厉害么?
      “大明太好了!大宁太好了!”
      安成焕已经展望在这里的美好生活,他若是能迎娶一位大明女子,以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那才是人生赢家。
      “殿下放心,我定会研究出子母雷!”

第634章 科教兴国,人才兴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