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九章:准备画饼[2/2页]

大明极品皇太孙 治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魏国公,你说太孙殿下这么急着召见我们,是什么事啊……”
      李景隆凑到徐辉祖的身边,轻声询问道。
      要说在老朱手底下最风光的,莫过于魏曹两家了,曹国公不用多说,那是朱元璋的外甥,至于魏国公!
      “我怎么知道,除了早朝的时候,能看见殿下,其他什么时候,也没进过宫啊。等着就是了!”
      徐辉祖面色平静。
      徐达能躲过洪武朝的腥风血雨,红色政治,不是靠着军功,而是靠着那一套极其成熟,用在哪里都不会落时的处世之道。
      胡惟庸想要拉拢徐达,被徐达拒绝后,又心怀鬼胎,暗中给徐达使绊子,对这一切,徐达只说了一句话:“鼠目寸光,秋后蚂蚱!”
      徐家也是极善明哲保身之道。
      蓝玉双眸紧闭,他似乎已经猜到了朱雄英为什么会如此大张旗鼓的召集一众勋贵开会。
      常升对于蓝玉进宫的事情,虽有消息,但毕竟他的耳目还没到能监控养心殿的地步,暗中捅咕蓝玉道:“舅父,你是不是和殿下说什么了?”
      “可能是我过激了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在朝会上就没把文官放在眼里,不信他会把我们怎么样,放心!”
      蓝玉心中暗暗思虑,自从朱标死后,蓝玉的心是慌乱的。
      他是政治白痴,但不是傻子,太子一死,必然会动摇国本,储君的位置,会影响无数人的命运,乃至生死。
      可自从朱雄英被册封太孙后,蓝玉又活跃了起来。
      中军都督府的大殿内,坐了七公,二十三候,足足三十人,就在众人交头接耳时,心中渐生惶恐。
      过不多时,朱雄英在一众内侍的拱卫下,走出午门,向左来到中军都督府的大殿。
      “殿下驾到!”
      刘香在大殿外喊了一声,登时,屋子中三十名公侯纷纷起身,朝着大殿门口的方向望去。
      待到朱雄英迈步进入时,众人齐齐躬身作揖道:“臣,拜见太孙殿下!”
      “诸位叔伯,不必多礼,特别是颖国公,都这么大年纪了,本宫还要折腾你们,委实不该,委实不该!”
      朱雄英连连出声,众人皆是一脸迷惑不解。
      只是等到朱雄英来到主位上时,却不落坐,只看的一众勋贵,大眼瞪小眼,君臣有别,君不坐,君不言,那就断然没有臣子先坐,臣子先言的道理。
      双手扶着椅子,朱雄英道:“按理说,本宫虽为太孙,却是不能和诸位叔伯走的太近,免得落人闲话口舌,但皇祖父毕竟上了年纪。”
      “本应由皇祖父主持的军事会议,只能落到本宫头上,代替皇祖父和诸位叔伯商议,所以,这个位置,本宫是万万不能坐的。”
      “来人啊,把椅子都撤了!”
      朱雄英对着外边喊了一声,十数名小太监快步赶了进来,不过多时,便将一众人的椅子收了回去。
      站在主位椅子的后边,朱雄英双手捏着椅背,目光沉重道:“今天要说的事情,关乎家国朝廷百年大计。凡国事,皆为重事。”
      “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前不久,本宫的十七叔,在辽东铁岭卫地区,剿灭一伙从朝鲜跑入辽东的蛮夷,斩首六千余人,族诛。”
      “然,辽东地区,乃燕云之咽喉之侧翼,若我朝控制辽东,则可将草原包围,使草原部族,无力南侵。”
      “若草原部族占据辽东,则辽东与草原连成一片,我朝危矣。”
      “本宫苦思数日,辽东之地,苦寒无比,地广人稀,且多边关蛮夷之辈,不服王化,不识天威,夜郎自大。”
      “今天会议的主题,也是给诸位叔伯谋利之事。”
      “辽东虽苦寒,却能养民千万,地势平坦,可渔猎,可放牧,可农耕,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所以,本宫想着,效仿李唐,行节度使,于辽东地区,设立总督府,隶属五军都督府之下。”
      “总督十年一任,有统兵权,有调兵权,无政策制定权,无律法制定权,无财货权。”
      “总督府最大兵力,可达四万,永护边关,佑我大明,千秋万世。”
      朱雄英面带喜色,他确实是在给这些勋贵更多的权力。
      但这个权力,可不是那么容易拿的。
      总督十年一任,也就是说,刚刚置办好自己的班底,就要被调走,若是不走,刚刚发展起来的势力,瞬间就会被朝廷扑灭。
      “殿下,臣去过辽东,哪里的苦寒,尤胜江南百倍,常年积雪能埋人,哪里有什么得天独厚啊!不过是一些茹毛饮血之蛮夷,穿林过森罢了!”
      蓝玉摇了摇头,直接撕裂了朱雄英画的大饼。
      【作者题外话】:求波票票,又要爬榜了~求支持~

第二十九章:准备画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