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阳光,李掌柜将手中交子给予子明,子明细细一数,正好合适,二人拱手道别。
虽然一趟时间下来,已经快过了辰时,太阳虽然散发着光芒,无奈今年的冬至还是冷,子明默默缩紧了自己的衣服,恍惚想起自己还约了好友姜浩,一同前往东谷湖游玩
想到这里,子明连忙急匆匆的赶往东谷湖,东谷湖坐落在象邑县城东首青龙山中,此地历来便被堪舆家认为是风水宝地。
因此县令多次请大家进行规划,建立一宝塔,以壮文运,昌士风,特命文峰塔,不知何故,自塔建立以来,象邑境内还真的文风浩荡,名人辈出。
“哟,这不是我们许家大朗吗,今日怎的迟到了?”好不容易抵达东谷湖,许子明便听到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一条小船飘在水面上,阳光慵懒的撒在上面,微波粼粼,有些晃眼。
船头处,一位穿着素袍,外搭黑色裘衣的年轻男子,笑眯眯的看过来,“船家,把船儿靠岸,我接个朋友。”
船尾处,一老者“哎”的支楞一声,将船缓缓的靠岸,“我说你咋想的,这大冬天的不在家躲着,非要跑出来游船。”
许子明在姜浩的帮助下,踏上船,小船儿摇晃了几下,再度在水面上晃出波纹,船尾的老者讲船缓缓摇进湖心。
“嘿嘿,这几天闲着无事,在外闲逛,遇到王珲兄,于是打算来这边搞个诗会。”姜浩将手中汤婆子塞进许子明的怀里,“赶紧暖暖,回头还要爬塔呢。”
许子明双手连忙将汤婆子端住,“呼,这下好多了。”感到汤婆子散发出来的热气,缓缓舒了口气,坐进船舱内,转头看向姜浩,问道:“你们说,要搞诗会,才几个人啊。”
“哎,王家兄弟,在前面亭子上,应家大郎在文峰塔那块和蒋家两位先生讨教学问呢,此外,我们还找来了叶家小姐,人不少了。”
许子明听蒋浩这么一说,才发现这次诗会人确实挺多的,姜浩说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城内数得着的大家。
王家兄弟,便是墙头船舫那块的王辉,王耀两兄弟,应家大朗是城东应景岳,叶家小姐是城西叶家的叶兰,这些在县学内都是一时瑜亮的人物,至于蒋家两位先生,则是坐过当朝国子监监丞的蒋高,蒋武。
自去年辞官,受县令委托,做起了县学先生,教导城中子弟学习。
小木船在老者的努力下,缓缓靠近湖心亭,亭子内,早就摆了些瓜果,供大家吃食,“子明快来。”亭子内,一女子见到许子明的到来,连忙打着招呼。
“叶小姐,你们今天都这么早吗?”许子明也回应道。“咦,你来的迟,还怪我们来的早?”不待叶兰答话,一旁王辉故作嫌弃道。
“哈哈,对对对,那我自罚三杯。”眼尖的许子明看到桌上还有黄酒,连忙抄起杯子,直接灌了三杯黄酒。
“哎哎哎,这可不行,哪有一到就给自己灌酒的。”王辉见许子明三杯落肚,连忙夺过对方手里的杯子。
“就是就是,我看呐,分明是子明一路累了,口渴。”王大郎王耀看着这一幕,说道。
第一章诗会(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