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卷:淮南风云_552:山高路远,大人珍重(1更)[1/2页]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宝妆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月中旬,五皇子接到旨意,启程回京。
      程卿却没有回京的打算,反正五皇子接到的圣旨里,也没有点程卿的名。
      五皇子哭笑不得,“你不要和父皇赌气。”
      “殿下,草民不是赌气,草民要陪未婚妻回南仪安葬祖父,去年殿试后,草民自己也想回乡祭祖,一直未能成行,这次就两件事一起办了。”
      程卿的理由很正当,别说五皇子,就是皇帝也不好拦着程卿尽孝。
      五皇子恭喜程卿订婚,还说到了已逝的何老员外:
      “何老是为了淮南赈灾而染病,此事本与何老无关,他掏银子出力样样不落于人后,我一定要在父皇面前为何老讨一个追封。”
      程卿笑着道谢。
      心里没有报太大希望。
      为狗皇帝办事的官员,待遇也就那样吧。
      何老爷子是一介商贾,为了赈灾而死,狗皇帝会触动吗?
      或许还会觉得是应该的,庶民为天子分忧是本分,商贾又比普通百姓还低人一等,能参与到赈灾这样的大事中是荣幸。
      程卿不在乎。
      因为她知道,何老爷子愿意来五河县,一开始是为了她,后来是老爷子自己想帮城外的流民,老爷子做的事依从本心,求得是问心无愧,本来也没指望过得到朝廷的嘉奖。
      淮南这场旱灾,为朝廷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仅仅是赈灾,朝廷前后拨粮共计六十万石,拨银40万两,从长巾贼手里收复淮南又兴兵动众耗费巨大。
      而且淮南要休养生息,朝廷未来两三年不仅从淮南地区收不上赋税,还要继续贴补淮南,让淮南尽快恢复耕种,淮南的天灾和人祸,让朝廷的财政压力更大了。
      不过皇帝从祖陵中得到的金砖,足以弥补淮南旱灾的财政支出,就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把金砖充入国库……
      除了朝廷拨粮拨银,民间募捐也有不少。
      运河沿岸捐银的富商。
      捐粮的俞家。
      何老爷子陆陆续续拿了十几万两银子。
      包括被程卿逼着捐了十万两银子的荣九,被程卿打劫了不义之财的许老爷。
      还有买低卖高,从长巾贼手里赚钱,反手又把赚来的银子回馈受灾流民的崔老爷。
      甚至连藏头露尾的萧云庭,都运过十几车药材来五河县。
      没有这些民间力量,仅靠朝廷调拨的60万石粮食和40万两银子,根本就不够。
      五皇子一行人启程回京后,程卿也要陪何婉将何老爷子的骨灰送回南仪安葬。四月下旬,时疫基本被扑灭了,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靠程卿从京城带来的几个大夫,到了后来,很多大夫从淮安、扬州等地赶来,有些老大夫满头白发,是由儿孙护送,坐着牛车过来的。
      程卿对狗皇帝失望,对整个大魏不算失望,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好人有坏人,大灾大难时,才能看得清人性。
      总的来说,淮南的旱灾造成许多人死亡,侥幸活下来的,也要面临生临死别、家破人亡之苦。
      但也有许多人得救了。
      不是程卿狂妄,她觉得自己的尽责尽力,让一些原本会死的流民活了下来。
      她为什么有机会救人,凭什么让别人配合她救灾?
      后期可以说是靠人格魅力,前期靠的却是官员的权势。
      有权势的人一个善念,就可以挽救无数条命,一个恶念,这可以收割许多人命,这就是封建帝制下的大魏——要不怎么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呢!
      程卿离开五河县

第四卷:淮南风云_552:山高路远,大人珍重(1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