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2章 论为政者的良心[2/2页]

宋徽宗是我老丈人 本色农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他的手下们执行力都很强,只要他下定了主意,下面的人将会无条件的去贯彻执行。因为就算有锅也是他背的,这就是手下的人敢放手去干的原因。
      若是象某些不学无术的东西那样,明明是个童生,啥本事没有,还特别喜欢强调,但凡有功劳都是他的,有锅了都甩给别人,别人在他手下敢放手干活,那才真正是怪事了。
      卖给官府和卖给粮商,价钱是一样的,对于梁山的老百姓们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差别。梁山以后就是他们的家了,他们除非脑袋烧坏了,要不然,不可能会宁愿得罪杨司锋,也要把粮食卖给粮商的。
      当时冲动之下做出这样的决定,可冷静下来之后一想,他这种做法,肯定是违犯大宋律的,也肯定会遭到某些权贵们反弹的。
      但是,就因为违反大宋律了,就因为侵犯了权贵们的利益了,他就不做了么?
      不!
      诚如牛大壮所说的那样,做人岂能没有一点良心。
      尤其是身为一方父母官员,一个轻易的决定,动辙就会影响到许多人的生死,所以,他更加不会后悔。
      当然,宋太祖这种设定,未必就是错的。他当初的初衷,大概也是避免商人们的利益,动辙就被各级官员们藉着公义的名义,将之??了羊毛了。
      可是他大概忘记了,商人的本质是只想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的,商人逐利的过程中,是根本不讲良心道德的。
      可是,作为执政者来说,怎么能和商人一样,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根本无视执政者的良心呢。
      大宋朝的官员们,总体上来说,虽然有点贪财,有点猥琐但他们基本上还算是尽职的,如果不是有一群能干的士大夫阶层,要不是对商业社会的包容和保护,是不可能让宋朝实现如此强大的生产力的。
      或许,他们中许多人确实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但有的只是被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所绑架了而己。
      念及此处,杨司锋不由意有所动,抬笔写下《论执政者的良心》。
      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不添乱就是功劳,所以现在的杨司锋最恨的,不是那些打家劫舍的土匪,他们伤害的只是出门的百姓,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尤其是此时的粮商们,那真的是杀人不见刀的家伙,比土匪对百姓们的伤害更大。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经常受到官府的保护,还动辙以大宋律为名义,裹挟官府们替他们代言,可是,杨司锋真的能让他们如愿?
      老百姓尤其是无辜的,尤其在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他们几无一点自保之力,那么,该如何让他们拥有对抗天灾的力量呢。
      哪怕是后世的民煮社会,也没有说粮商就可以左右一地的粮价的,粮食安全高于一切,哪怕是民煮国家,也不能让粮商操纵的。那么,哪怕是在大宋朝,杨司锋也不在乎对抗一下大宋律,他不能让这些没有底限的粮商们露出獠牙,肆意地吞食着老百姓们的心血。
      就是要这群打算掏尽百姓们最后一个铜板仍活不下去的粮商们明白,他们这不是在赚钱,他们这是在杀鸡取卵,这是要破坏国朝的安定的基础了,绝对不可以纵容他们的表现。
      如果任由粮商们肆意的侵占百姓的利益,让他们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那还要官府干什么,那百姓们还不如相信一些土匪呢,至少,许多有节操的土匪们,他们收了保护费之后,是真的不会侵犯百姓们,还真的会保护百姓的。
      或许,这就是他所理解的,执政者的良心吧。
      也或许,这才是他所说过的,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的境界。

第242章 论为政者的良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