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后世的南京,做为日后明初的首都皇城,在一落入朱元璋之手时,便开始了改造、修缮等工程。
应天是朱元璋龙兴之地,从他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时起,朱元璋便踏上开挂的一生。
朱武威应接不暇地观看着应天城内各种热闹的场面,繁华热闹的集市,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一度让他以为回到了后世的小城赶集。
“快!朱大帅设聚贤楼了,诚招有识之士共创大业。”
“真的?兄台等等小生。”
“别耽搁了,赶紧跑起来,晚了就没位置了。”
就在朱武威刚经过市集,忽然前面一群文士书生疯了一样朝大帅府方向跑去。
“五爷,这是干嘛?够疯狂的啊!”候在马车前的王羊看着一拥而上的人群,有点疑惑的问。
“呵呵!当然是为了当官咯,一但入选最少一个文书小官是跑不了的。”朱武威记得不久前,在李善长的建议下,朱元璋已经给文武官员制定了品阶。
就连他都被评为五品武官,当然官服什么的还没有,就是按唐制以衣服颜色大致区分了下低、中、高三阶官员。
“那五爷,您看我去能混个几品啊?”王羊露出羡慕,有些火热地问。
“你?”朱武威有些好笑,还真当聚贤楼是菜市场?你还真敢问。
“对啊,您给说说看。”
“怕是连门都进不去!哈哈”
“五爷,你这...”
“别瞎想了,那不是你能去的地方,你大字都不识几个,还真敢想。”朱武威无情打击地说。
王羊闻言顿时耷拉着脑袋,有些失落地跟着朱武威往大帅府赶去。
半时辰后,朱武威一行人总算是来到大帅府门口,抬头见富丽堂皇的大帅府邸。
他有些感慨,未来的大明皇宫估计就是以此府邸为基新建的。
想到这他不禁恶趣味十足,心中按耐不住需要留下到此一游的刻痕。
“五爷!您来了?”
大门守卫见来者是朱武威,连忙上前哈腰问道。
朱武威这几年不仅在定远军中威望较高,在朱元璋整个军队基层,那也是有着不小威望。
大帅麾下十多万士卒,有近一半都是在定远受训的。
这个护卫显然也是其中之一,回想起当初在定远的艰苦训练,他看向朱武威的眼色都略带惧意。
“王二,没想到你混上亲兵百户了,不错嘛!”朱武威记忆极好,或许这算是穿越后的唯一的福利。
听到朱武威还叫的出他的全名,护卫激动不已,下意识的并腿立正,露出严肃神情大声喊道:“是,教官!”
“哈哈!不用这么严谨,如今你身为百户,我们也算是同僚了。”朱武威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
之后在帅府管事的带领下来到议事厅,见朱元璋正在同一干文武议事,他便默默的靠在门外立柱上,饶有兴趣地看着里面吵吵闹闹的。
大厅中,朱元璋黑着脸看着厅中众人闹的不可开交,奋力拍了下案桌。
“吵够了没?”他冷声说:“让你们来是商讨大事的,可不是来吵架的。”
即使如此,那群大老粗还在推推搡搡,倒是文士们立马闭嘴告罪:“主公息怒!”
“还不闭嘴?”被武将气的不轻,朱元璋再次呵斥道。
“主公!经应天之战后,我们接下来就该休养生息,巩固现有地盘。”文士中一名老者作了个揖,一脸严肃地说。
“啥?”武将中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将领,鄙视地看了眼那个老文士,拱手对上座的朱元璋说:“主公,末将以为咱们军中士气高昂,此时不挥师进攻浙东,更待何时?”
见朱元璋就要点头赞同时,老文士脸色大变,他踏出一步就要据理力争。
但是有人却比他快一步,作为统管内政的李善长是非常赞同老文士的建议。
他看着朱元璋朗朗地说:“主公,朱老所言实乃良策,眼下蝗灾刚过,势力范围内民不聊生,如再起刀兵的话怕是钱粮都无以为继啊!”
听完他的话,朱元璋露出迟疑。
他也清楚李善长说的不错,目前帅府中钱粮的确不多,战争一起,各地钱粮储备很大可能跟不上消耗。
再则应天府还需要建设,现在领地内各处都要用钱,想到这的朱元璋不禁头疼。
“汤和,你什么意见?”
见朱元璋点到他,汤和想了想,便沉稳地回道:“主公,机不可失,眼下张士诚正对江南用兵。
&nb
第五十七章:应天之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