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了。”
还是周明章懂的多,寥寥几句话,就勾勒出了门阀兴衰的数百年过往。
某时,陈攸之,端着一杯酒,又到了主席。
“姨父,小子敬你一杯。”
“嗯,好,攸之的酒,老夫自然得喝。”宋公很高兴地饮了一杯。
“姨父,我听说,这宁郎君是专程从外地来,到林舅父家上门提亲的?”
提亲可是大事,宋公先前并未听说这个,一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神情立刻认真起来。
他看着这个外甥,疑问道:“有此事?你听谁说的,老夫为何从不知晓。”
一方面,他确实完全没听说过此事。
另一方面,他对这个外甥也是比较了解的,虽然也算聪明,但是性子有些滑。比如这提亲的事,无论真假,是家事,当前这场合就不该在酒桌上提起。
特别是他经常跟林家旁系的一些人搅合在一起,背后做一些失分寸的事。
陈攸之眉头一扬,“啊?姨父您也不知晓?我可是方才听启言讲的。还说,林家都很中意他,就差最后定议了。”
见他不是玩笑话,在场不少人可都是听到了,宋公迟疑了一下,说道:“应当还不至于,若有此事,不会不预先告知我”。
“姨父,我绝不是乱说,启言还说,前些日子,林阿妹还同这宁郎君一同到钱塘出游了好几天呢。都这地步了,可还有假。”陈攸之继续说道。
这话,立即引起在场不少人的遐思,这桌上,反而一时安静。
林家的事,在场不少人也知晓,甚至有过往来。林家小娘子二十出头还未出嫁的事,也经常被私底下拿来做聊天的论题,甚至是当做反面教材教育下一代。
见陈攸之口无遮拦,越来越不堪,宋公心中对这个外甥起了些气愤,直接说道:“好了,外出钱塘,我家公明也一同去了,事出有因。此事不必再提,稍后,我一问便知。”
陈攸之见姨父真的有些不高兴了,才装作无辜的样子,悻悻然地离开了。
等他回到自己座位,又可以瞧见他脸上开心的笑容,仿佛什么都没有说过。
当然,此刻,听到的有心人,也只是心底记着,不会现在就开始在桌面上议论主人家亲戚的八卦。
所以,宁北此刻还是一无所知的。
下午,酒席散去。
大多数客人已经离去,那位顾氏老者也已在别人的护送下走了。
宁北和周明章一边聊着天,一边看宋家父子为客人们送行。
这时代的人,对礼节和人情往来,真的看的十分重要。
很多客人离开,宋父都会亲自送到大路边,说上一些话。有一些特别的,甚至还要拉着手说上一会儿。
怪不得曾经李白专门为他的朋友汪伦写了一首诗,纪念汪伦送别之情。
待到客人差不多要走光时,还没见到林娘子出来。
看来,林娘子跟他小姨一家关系很好,这都舍不得走了。
那个陈攸之此时不见了,不知道走了没有。
第606章 皇亲国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