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这位兄台,此言谬矣。”宁北立刻反驳道。
客厅内外,此时很安静,在座的客人们都看着这场争执,气氛有些紧张。
宁北继续说道:“首先,我要说的第一点,商贾买卖行业虽然称不上圣人之道,但也绝非下贱之流。商贾同属百业,万万不可轻视。
不说他处,就是今日在座的各位,想来有不少人的从事就与商贾脱不开关系,可以说,对于国家,皆是有贡献之人。这位郎君,还请多思量。”
这是先统一战线。
不等陈攸之说话,宁北又说道:“其二,这位郎君,你对公明在南夏的经历过往并不熟悉,切莫胡乱揣测。还有,你对我也完全不了解。”
“我宁北,虽然年纪不很大,但在南夏,也是有些身份地位之人,不是可以轻易侮辱的。山南东道,上一任节度使刺史,攻取蔡州的李军将军,
我见过面,说过话。当前的节度使刺史孟简,我也见过面,说过话。其余官人才子我结识的也不少,从不见有人轻视于我,见面皆唤我一声秀才。”
这算是拉大旗,扯虎皮。
“公明随我共事,勤奋好学,用心甚多,我也极看重他。我不敢自称高才,但也愿意将一身末学倾囊相授,
甚至盼着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绝不至于埋没了他。这些,我想公明自己心里也是明白的。”
最后,宁北告诫道:“我的话言尽于此,这位郎君,讲话还需慎言。”
“哼,我好意关心公明几句,你这人就喧宾夺主,实在无礼。“陈攸之此时终于有机会说话。“如今夸夸其谈之辈甚多,何人知其真假。”
”信不信,随你。“宁北淡淡地说了一句,斜视了陈攸之一眼,随后向自己的位置走去。
“陈表兄,多谢你的关心。”
这时,宋良,宋公明说话了。
他先向陈攸之拱了一下手,然后又说道:“陈表兄今日来观礼,我心中很欢喜。宁郎君亲自过来,我也很高兴。”
这时,氛围稍微缓和了一些,四处有点窃窃私语。
“这两年,我在南夏行事,宁郎君于我而言,亦师亦友。从宁郎君那里,我所学甚多。”
“宁郎君绝非虚才,他方才所言,其实过于谦虚。在我看来,宁郎君实乃天纵之才,直到今日,我仍感此身所学知识,不及宁郎君学问之十一,如皮毛而已。”
“宁郎君出身道家,于数学,诗词,音乐,歌曲,乃至医术,百工,皆有所长,超出前人。他在南夏,向来以诗词出名,刺史状元等人,皆为其才折服。尤其是年轻一辈人中,更是极有名望。”
这些话,有些地方说的有点夸张了。
客人们私语声大了些。宋良继续说道:“我所言,皆非虚言。去年,宁郎君作了一篇文章《百家姓》,虽只有数百言,后来上贡于朝廷,就此得了朝廷赏赐。
这是南夏人都知晓的。去年中秋时节,宁郎君在诗会中,一举问鼎,本是可以举贡士参于今年科举的,只是宁郎君无心科举,贡士额才给予了他人。
此事,在南夏,也是许多人都晓得的。”
看宋良说的一本正经,再仔细想想他的话,这些确实不容易做假,一般人也不敢做这个假,应当是真的。
第605章 买卖之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