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到了这个时代,竟然能亲眼见到大潮,命运就是如此神奇。
江畔,山脚下,汹涌的浪花狠狠击打在岸上,飞起几丈高的浪花,山上此地空气中似乎都变得潮湿了。
袭面而来的气势,有点骇人。
身边的林娘子在这种气势下,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小步,宁北见状,立刻伸出一只手,撑住她的肩头。
林娘子身体微微一惊,立刻回望了一眼,见到是宁北,刹那间对视了一眼,随即避开他的眼神,没有说话,又转过头去。
等潮头过去之后。
“哈哈,壮观,伟哉。”周明章拍打着手叫道。
宋良,林启言等众人也是面带兴奋。
宁北此时轻轻放开在林娘子肩头的手,以免她尴尬。
“这般情形,就如此壮观,可想,八月大潮的时候,又是如何景象。”宋良此时说道。
确实,大家此时心里都有这个想法,无法观看到八月大潮,注定将成为一个遗憾。
潮水过去,众人又热闹起来。
此时,从望潮楼出来一个官人,他指挥着仆人,从楼里搬出两张案几,又备上笔墨纸砚等物。
然后,他向在场众人说道:“今日严使君在此,诸位且尽施文才,若能让使君看中,即可受邀入楼赴席。”
他的这番话,在人群中激起一阵涟漪。凭文才赴刺史的宴席,绝对是一种荣耀了,代表一种认可,过后可以吹嘘一整年。
这只是其一,很可能就此获得明年贡士的资格,这才是最关键的。
当即人群中就出来两人率先走上前去,开始研墨,颇有些当仁不让的气魄。
既然这二人敢首先出众,想必此刻是胸有成竹,况且,就凭这敢为人先的举止,就是加分项。
今日在场之人不少,大多有备而来,估计待会儿诗作也不少,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自然是首先入眼者,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只看杭州此地,就有如此多期盼能贡举的学子才人,全天下而言,又是何其多,想就科举取得成就,何其难啊。”宋良此时望着人群说道。
“是啊,何其难哉。”周明章心有戚戚,赞同道。
“我们苏州,也是人才济济,这样的集会,也不少,前些年,我也去观望过,就此心灰意冷,明白自己不是那块料。”宋良带着一点自嘲。
“哎,那有意科举的徐郎君和施先辈二人也上前作诗了。”林娘子看着那边说道。
果然,徐凝和施姓中年人,正在案几前会笔写作,他二人这算是比较靠前了,可见,心中也有丘壑。
“我们过去听一听吧,看他们二人做的何诗?”
听了之后,宁北顿时感觉有些失望。
这诗也不能说差,只是之前期望太高,此时就感觉中规中矩,一般水平,没有给人惊艳的感觉。同之前几个人写的诗比起来,水平相当。
看来,这徐凝文才还是相对差了些,不够出众。
或许他该多构思一会儿,不该这么急着上前来。先写出诗,固然能出点风头,但归更到底还是要写的出彩才行。
第591章 名不虚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