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两尺长的大鱼汉江中很少见,长江中却不少。
宁北看着这鱼,叫不出名字,有点像是后世的一种保护鱼类,罪过,罪过。
吃了一口,真香??
“这河豚也是很难得的,味道甚为鲜美,不妨多吃些。”朱阳指着另一道鱼说道。
河豚,宁北以前只听说过,还真没吃过,据说味道非常好,及其少有,也是连连下筷。
只是这河豚,看模样跟以前网上看到的,似乎并不是一个样。
管他呢,这顿饭,宁北胃口大开,吃的很爽,好久没有这么爽快地吃过了。
“唉,若不是还有事在身,我真想同名章一起去扬州啊。”席间,朱阳如此说道。
“是啊,烟花三月下扬州,何其快哉。”皮启明赞同道。
“江夏乃至鄂州之地,虽然比不得南夏扬州繁华,但也有兴盛之处,是外地所不及的。”毕节此时如此介绍道。
“哦”,宁北一听,来了兴趣,观察各地风情和经济状况,也是他此次外出的重要目的。
见宁北有兴趣的模样,毕节接着说道:“其一,是铜器产业,尤其是铜镜,此地盛产铜,因此铜器格外便宜,铜镜可算是一绝,流传天下。”
宁北点点头,是了,这里距大冶铜矿不太远。
“其二,本地造纸业格外兴旺,虽在外名声不显,但产量巨大。有一地名曰纸坊,家家户户专以造纸为业,世代相传。”
产业聚集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这些道理,宁北自然是明白的。
将来要开业的印刷社,正需要专门定制的纸张,便于印刷。
听到毕节的介绍,对纸坊这个名字留了个心。
南方多山脉丘陵,自然资源和矿产实际上并不比北方少,甚至更多,但是限于当前落后于北方的经济水平和人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酒足饭饱之后,毕节等人还邀请宁北他们去搞其它活动,但是被婉言谢绝了,毕竟此行只是路过江夏。
最后,大伙一起逛了下江夏城才罢。
次日,行船离开江夏区域。
这天午后时分,天色有些阴晦,下起了小雨,江上顿时水雾迷蒙,辨不清远处景物,但也格外有几分迷离景象。
“过了江夏,已可算是离了故楚之地,此后皆为我从不曾踏足之地,心中一时竟颇有些感慨。”周明章束手站在篷下,望着空旷江面,如此说道,不见平时的潇洒。
他的这番话,宁北可以理解。
局限于这时代艰苦的交通条件,离开家乡到外地旅游的成本是很大的,需要很大的决心和钱财支撑。
后世几个小时的高铁车程,这时代要走上好多天,所以绝大多数人即使有心,也很难离家走的太远。
除此之外,还有人身安全问题,水土不服和疾病的威胁。
在外旅行,很可能就一去不返了。
实际上,人们对远方都是抱有好奇之心的,特别是对于周明章这样的文化人而言,虽然饱读过各种诗书,但终究是在纸面上,实际更希望能亲自去看一眼。
第574章 结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