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玉芷,这两位是大文学家韩昌黎韩公之女,不日即将离开南夏,还请你为她们弹奏几曲,以为送行。”
见玉芷又要看过来,宁北首先直接如此说道。
“原来是韩大家之女,幸会。”玉芷对两姐妹点点头:“王郎君也说了,相请不如偶遇,我就在此献丑了。还请各位到乐房来。”
随后,在乐房,玉芷为众人弹奏了几首曲子,有老曲,也有两首新曲。
每一曲过后,众人皆鼓掌。
离开工场之后,宁北在中华楼设宴招待几人。丰盛而有特色的饮食自然让从来没有在这里吃过的韩家姊妹二人倍感新奇。
经过这两日在南夏的游玩,这两姊妹的伤感终于平复了许多。
要说完全没有了,自然是不可能的,毕竟是亲人的逝去,这些只能靠时间慢慢的来冲淡。
次日一大早,宁北和王永在北门外岸边为韩家人送了行。
“哈哈,终于成了。”
工场印刷车间,宁北看着面前的一张纸,非常开心。
重点不在这张纸,而是在上面的字。
这一页字是活字印刷的成果,而且是宁北亲自操作机器印刷出来的。
字版采用的是第一版正式的活字,这几个月来,胡师傅已经刻好了几十个木字版,有几千个木字,最常用的一些字都有了。
然后被翻刻成铜字范,又再次翻制出陶活字。
这个制作过程,虽然比较麻烦,但多次实验过后,终究完成了。
宁北从已经打磨好的陶活字里面选了一些,拼成了一言诗,通过正式的印刷流程,印刷了出来。
真不容易,从前到后,忙活了大半年。其中的核心工作,都是他亲自完成的,也没有人能代替。
到了现在,整个印刷工艺和相关设备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只等胡师傅将字库全部刻出来,
然后再将大批量印刷的工艺全部打通,就可以正式开始印刷书籍了。
曙光已在前面,自然心情愉快,宁北摆动着机器手柄,一口气重复印了一二十张。
“东家,苏州来信了。“宋良此时进来说道。
“哦,有两封,都是给我的?“宁北看若他手中的信,有些奇怪。
“是的,其中一封是阿姊写与你的,还有一封是阿姊的父亲我姨父写与你的,但不是亲笔,是由表弟代笔而成。”
“好的。“宁北接过信:“宋良,你回苏州,打算哪天启程?”
这是宋良去年年末就计划好了的事情。
“此事,恐怕要再计划一番,宁郎君先看了信再说。“宋良如此说道。
他这样一说,宁北起了疑惑和好奇,应当是跟这次的信有关。他拿着两封信,回到自己的房间。
两封未拆开的信,左右各瞅了一眼,决定先看林娘子的。
林娘子的信里,没有什么太新奇的东西,主要是叙说了一些过年间前后的一些见闻,还有一些生意上的事,末尾附了一首小诗,说是她自己所做。
第567章 加工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