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可是,宁北不是这时代的普通人。
这个决定,对他以后的发展影响绝对很大,其中利弊好坏,他一时间也考虑不清楚,只能稍微拖一下时间,再仔细想一下,慎重决定。
见到宁北没有直接答应,韩愈眼中显出一丝失望。
“这个不急,我也只是一时起意。老夫明日启程,你今晚好生思虑,若有此意,做好远行准备,明日一早来城北门外等我即可,若是无意,明日不来也无妨。”
“是,晚辈会认真考虑此事,与家人商量过后,无论决定如何,明日都会来答复。”宁北发现了韩愈的失望之色却也只能如此说道。
既然有了此事,宁北不好再久待这里,随即提出告辞。
他下了楼,吐出一口气,一路思索着这个事。
东道楼上,两人犹在。
继而感叹道:“诗真是好诗,才学是足了,可惜,人到底还是差了些气魄,少了些决断。”
“或许,他确实有所顾虑,需要斟酌一番。”韩愈迟疑道。
孟简说道:“我知晓,这张秀才乃武当山道家出身,在南夏就孤身一人,并没有父母,也未曾有妻子,据说唯有一结拜义兄而已,无大牵挂。
我倒期望他能想通,不要错过这好时机。”
“难得的是他不仅有才学,而且年岁不大,仪表也不差,体魄健泰,不似短寿之相,若是用心栽培,往后前景应有可期。”孟简又补充了一句。
“且看他如何选吧。”韩愈如此说道。
随后,韩愈看向孟简郑重说道:“孟公此行一别,往后未可期,我乃戴罪流放之身,本不该中途私会,然心有牵挂,唯家人尔。
我韩氏一门,累世官宦,愈有一子及二侄孙,虽未有旷世大才,但自小学文,苦读不辍,有心科举功名,日后孟公若是有挽手之力,还请照应一二,愈感激不尽。”
此言颇有些托孤的意味,旁边韩湘看着,黯然无语。
“昌黎,你我相识数十载,若是有那一日,简自然不会袖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即使无我,必然也会有人照应妥当。”孟简严肃应道。
韩愈拱了拱手,“孟公,我所言已了,就此告别。”
“此行保重。”孟简郑重地回应。
宁北心里一直想着韩愈说的事,晚饭都吃的寥寥草草。
王安远看出他有心事问道:“宁北,自打你从官府回来,心事重重,可有不好之事?”
“没,安远兄不用担心,不是坏事,怎么说了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宁北解释了一句,想了想,将刚才的事述说了一下。
“这可是大好事啊,这韩官人能看重宁北,有意提携你,可是大好机运。”王安远直接如此说道。
几千年官本位思想深入人心,王安远如此认为,不让人奇怪,这就是不二的选择。
“安远兄,此行可是要去潮州,潮州在岭南,几千里之外。南夏这里还有一摊子事,与杜二郎合作的工场还没建好。
过两个月就可以开工了,我们自己的工场也在紧要时期,印刷场这几年也准备开工。这一大摊子事都离不开我,哪儿能直接放弃掉。”
第555章 农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