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没有说话。
东道楼在这时代真是宏伟建筑,台基从上方横跨街道。
两侧有翼楼,一侧有大钟,一侧有大鼓,暮鼓晨钟,每日都会响起,因此民间也叫钟鼓楼。
既然是登楼观景,自然要登最高的主楼。
宁北今天算是运气非常不错,以往可绝对没有登这楼的机会,今天沾着韩愈的光,一下子登上了最上层。
站在此楼上观景,跟在砚山顶上观景,感觉明显是不一样的。
虽然砚山更高,但终究离的远一些,在外面,而此楼却耸立在城中心。
从楼上向下四周观望,市井之间皆历历在目,各自忙碌奔波,顿时有点高人一等的感觉。
再往外,高大城墙环绕一周,如同一个包裹。
再往外,汉江如带,半饶而过。南方砚山向西蔓延而去.
这就是军事重镇南夏,天然要地。
天气不是很好,暗灰的云层背后,黯淡夕阳逐渐西下。
初春的太阳,没有耀眼光芒,似乎有些有气无力。
“十里大堤,南夏乐也。”韩愈此时望着城外,忽然感叹了一句。
“如何,昌黎可是有诗可发?”孟简看过来,问道。
韩愈却摇摇头,无语。
他转而看着远方,缓缓念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春秋?”
念到这里,韩愈忽然转过头,看向宁北,“这词,张秀才写的好啊。”
宁北一听,顿时老脸微热,深感惭愧,讪讪然笑了下。
大概这词是先前孟简转述给韩愈的,竟然被他在此刻念了出来,记忆力看来非常好。词是好词,可惜不是宁北的。
韩愈回过头去,望着北方的天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伴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螳臂当车乎?我之误否?”低沉的声音,言辞中竟然带着一丝黯然。
这就是真实的韩愈?难道大诗人大文人都是这样,多愁善感,宁北心里琢磨着,那种黯然和凄凉,他也感受到了。
同时也暗自猜测着韩愈出现在南夏的原因。如今北方战事正酣,韩愈这个曾参与了平淮西战役的官员,不在前方帮忙,竟然到南方来了。
再加上之前孟简说的“今日之祸。”可见发生的并非好事。
与此同时,那边,孟简望着西北,长安的方向,也是一声长叹,不知在想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韩愈回过头来,此时已经收敛了情绪说道:“曲子词稍稍兴起也就近数十年来之事,诗文大家,乐意为词者不多,善之者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曲词乏善可数,且多旖旎哀婉闺怨之作,观此词,却大不同,酣畅淋漓,不似初手,有我儒家风骨,更是难得,可谓词道之先声,善矣。”
韩愈给了如此高的评价,反而让宁北更是无语。
“多谢韩公赞誉。”
“唏嘘,何止一词,张秀才之美言佳句,广为流传,不绝人耳。”孟简此时过来了,说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554章 登楼的机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