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绝不会少,大宅院就有希望了。
你跟他好好说一下,没有钱,我也可以借一些给他。\"
“嗯,我想他应该会同意的。”
此事就此说定。
如此一安排,这新工场,宁北本是完全以技术入股,不需要出一文钱,占得一半的所有权和三成的利润分成。
但考虑到崔先生和周明章出资压力比较大,减少了他们的份额,自己也出资了一部分。
“宁北,你今日来的正好,字帖,我已经写完了,你看一下,还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崔先生此时说道。
“完成了?呵呵,嗯,一起看一下。”宁北一点小惊喜。
历时几年,几番修改完善,字帖终于落定。下一步就是雕刻,制模等,印刷场的事也该纳入日程了。
两人一起观看字帖,字体有些像宋体,又未完全脱离小楷的影子,同时还结合了这时代碑刻的一些写法。
整体看起来还算整洁,虽然还不完美,但写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只是第一版,二人已经商量好,崔先生以后还会继续进行改进,这也要看这版印刷出来的效果。
雕刻模板的人之前已经找好了,是个从业几十年的老师傅,碑刻,木刻技法都很精通,当然也是花费了重金。
说好了,雇佣他几年,其他活都不接,全职负责字帖的木刻。
工场的事情还算顺利,接下来几天,杜二郎那边和周明章这边都谈妥了,于是分别立了契约,汇总了第一笔资金三百贯。
杜二郎开始忙活起来,工场的选址已经定好了,在城西偏南十里左右的一个地方,靠着檀溪的一个支流。这个地方离砚山西山脚也不太远,再往西去,就是隆中了。
杜二郎选这里,还有个原因是,这里离杜村也不太远,五六里地的样子。
宁北专门过去一趟,看了地形,做了规划。
据杜二郎讲初期买了二十亩地,以后想再扩大也不存在问题,他家族在那块周边比较熟悉。
只要钱给了,比较好说话,不用担心首尾。
工场修建的事,宁北不怎么操心,因为主持盖房子的人还是张七,他之前建过一次,经验丰富的很。
新工场,宁北没有投多少钱,他打算将预计的这笔钱投入到印刷制书的事上面来。盘算了一下,决定在城内买一个门面,专门批发贩卖印刷的书籍。
门面不需要太大,但必须在城内,毕竟是书籍这么高雅的事,放在城外就是平白降低了格调。
城内的店面本来就不便宜,再加上选的店面地理位置要好,就更昂贵了。
经过反复挑选,终于,在杜记店铺不远的另一条街书画街溢价买断了一间铺子。
店铺房子是单层的,面积也不大只有两架宽度,后面带个小院以及一间房,这就花费了一百二十贯。
算下来,一个平米一贯钱是有了,好在没有后世公摊的说法,看起来,也不是很小。
第542章 占有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