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工场究竟事先要投入多少,才能有收益产出?”
“我粗略计划了一下,工场可以分为两期投入,第一期,用来买地,建房,买原材料等,雇佣人力,这第一期的投入较大;第二期等产品上市销售后,扩大生产。
这第二期,我们可以利用第一期销售的利润,追加的投入应该不会太多,甚至不需要再追加投资。”
“我预计,至少工场至少需要二十亩地,产品上市之前所有资金投资至少需要五百贯钱。分担一下,杜家大约需要承担三百五十贯。”
“嘶,三百五十贯。”任公咧了咧嘴,很是有些惊讶,眉头皱了起来,“张郎,这工场预计生产何物?投入竟然需要如此之多。
还有你以制造技术入资,就占去三分,未免太多,老夫直言,我以为不是很妥当。”
“至于生产何物,现在还需要保密,我认为前景是很好的。
这产品工艺技术绝对不简单,现在市面上绝对没有的,可以说是独一份。工场建立起来,这制造技术和工匠,就属于两家共有的。杜家也不会吃亏。”
宁北决定稍微试探一下,看杜家值不值得进一步合作,包括对他的重视度。
一旦产品上市,技术泄露或者说技术扩散的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前期直接用来当做资本投入,算是利益最大化。
“如果杜家信的过我,就一起合资。如果实在不放心,就算了。生意嘛,谈得来就谈,谈不来,也不勉强。这个完全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现在的合作关系。”
现在不比以前,宁北已不是很急迫了。
“说实话,我也是最近才有这个想法,里面的细节问题,还需要仔细思量,若是你杜家同意,我会出个计划书,细节问题,我都会写进去,两家共同商议如何施行。”
“第一期就三百余贯,可不少,到底何时能盈利也存疑。此事我回去会说一说,先商讨一番,张郎你先耐心等一等后果。”
“没问题,你们讨论出什么结果,叫二郎直接告诉我就可以了。”
因为此事,所有人也没有心思再谈论其他,吃完饭,宁北早早地告辞了,只等杜家商议的最终结果。
建立新工厂,的确是宁北最近才拿定的念头,现在的那个工厂空间确实有些小了。
之前规划的时候没有想做大,只是想先进入制造业,所以搞的很杂。但是最近心思有了点变化。
现在的工场受限于场地空间,适合当做研究所,专门搞新制造工艺的开发,等产品定型之后,完全可以放到另一个新工场进行制造。
搞研发的的这个工场,完全属于自己,有利于技术保密。
专业制造的工场可以合资,有利于分担风险。这种模式应该不错。
至于新的产品类型,宁北早已有了想法。
前期至少有两种产品可以生产,一个是压面机,一个是缝纫机。
压面机和缝纫机,现在中华楼那边家里就有,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实用的工具,百姓买了绝对用的上。
&
第541章 技术入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