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砂一时不好找,普通沙子好找,河边就有,在这时代属于没人要的东西,完全免费,不像后世,人们抢着挖。
当然,不是什么沙子都能用,使用之前,还要对沙子仔细筛选处理一下,算是原料提纯。
除此之外,宁北目前能够收集到的其它原材料也并不多。
生石灰,石碱,木炭,硝石,黏土等等寥寥几种而已。
这些材料,宁北之前早已经在慢慢收集,现在几乎都是现成的。
经过初步分析,他已有七分把握可以炼出玻璃。
虽然玻璃还分成色品质,这个在当前倒不怎么关键,毕竟是这时代大唐独一份的东西。
想到就做,不再犹豫。
“宁郎君,这是要烧沙陶么?”柴铁匠看着空地上一堆沙子问道。
“不是,按我说的做,如果顺利的话,到时候一看就明白了。”
将沙子仔细筛选后碾碎成粉末,再用吸铁石除去铁杂质成分,然后根据手头的其他材料,组合成几组分别进行试验。
过了几天,经过几次失败,结果竟然真成了,宁北再次喜形于色。
“这就是琉璃,我以前见过。”宋良看着还没完全冷却的玻璃惊讶道。
果然,在条件达到的情况下,造玻璃并没有想的那么难。
等玻璃冷却凝固,眼前的一团近似拳头大小不规则块状玻璃呈现出褐绿色,色泽深浅不一并不是很均匀,但整体来说算是透明的。
“嗯,将这玻璃重新融化,然后倒入准备好的模具里面。”宁北吩咐道。
这第一炉玻璃怎么使用,他心中也早已有了安排。
由于数量不多,最终只是制成了几面巴掌大小的平面玻璃,几个三棱镜,几个大小不一的凸透镜,凹透镜,最后再加上一个玻璃杯。
这些玻璃器具,麻烦不在于成形,而在于进一步打磨抛光,这是个功夫活,光这道工序就花费了工人一天时间。
宁北手里拿起一块透镜,在上午的阳光的映射下,显现出几分晶莹剔透,以往看来普普通通毫不在意的东西此时却带着几分奇妙的美感。
玻璃在后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使用途径何其广泛,渗透到生活和工业中的各个方面,很多地方都离不开它。
既然玻璃已成,那么下一步要不要开始接着正轨化生产?显而易见,前景绝对不会差。
宁北眼睛盯着炉子看了许久,心里也犹豫斟酌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暂时推迟玻璃的批量制造。
实在没办法,当前自身精力有限,人手也不足。
并且,玻璃这东西,说实话,在当前这时代反而有点华而不实,若是只当做容器用,还不如陶瓷器实在。
总之,玻璃对当前的技术和生产力并没有直接的推动提高作用,反而会极大地牵扯精力。
况且现在手头上并不是很缺钱。
若是缺钱了,倒是可以小批量生产一些玻璃器具,玻璃珠,玻璃手镯啥的,暗地用船运到外
第539章 喜形于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