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李军节度曾经的部下所为,不满这碑文的记述,认为抹杀了李军将军和部下的功劳。”庞姓郎君此时接着说道。
“那后来怎么处理的,碑应当被重新树起来了吧?”既然这事已经发生了,肯定还是要处理好。
关于韩愈撰写的碑文,当初确实有争论,这个是宁北知道的,当初郑懈提到过这件事。但没想到过去几年了,这事不但没有平息下去,反而爆发出来了。
由此可见,这事相关联的几派分歧确实很大,到现在还没有相互妥协。
不过,按道理讲,那推碑的人,这行为太肆意妄为,肯定会被严肃处理,不知道背后有没有人指使。
“没这么简单,若是重新被立起来,此事也不会闹如此大了,我也不会知晓了。”庞郎君接着说道。
“怎么,还有变故?”
“此事后来闹到了长安,我不知其中详细经过,只晓得最后的消息是韩公的这篇碑文确实失当,需要磨掉重写。”
“磨掉重写?”宁北皱着眉头,看来事情确实起了大波折,”谁来重写,还是韩公么?“
“自然不是,而是另交给了翰林大学士段文昌段公。”
翰林大学士,听这名号,应该也是很有文学才能的人,大概就相当于后世的院士级别的人物。
“既然现在都已定下来要重写,是不是说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韩公之前写的文章不够公正,这样对韩公的声誉确实不好啊。”
“此事详细说来也很复杂,其中还有些隐情。”庞郎君又说道。
“还有什么隐情?”宁北追问道,这姓庞的郎君知道的还挺多的。
“真的说来也算不上太大之隐情,只是民间一般人还不晓得而已,五月的时候,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反叛,朝廷意欲讨伐,你等应当也知晓。”
“淄青节度反叛的事我也曾听说过,不过这事跟刚才所说的淮西碑之事又有何关系?”宁北有些疑惑。
“不要急,且听我分说,朝廷既然要讨伐李师道,自然需要调遣兵将,尤其是需要善战之将领。
去年李军将军当先攻克蔡州,武功赫赫,这回讨伐之事自然不会放着他不用,六七月份时李军将军已被调往徐州任武宁节度使,应当就是谋划讨伐之事。”
“不对啊,我此前听说,李军将军不是五月份被调到凤翔任节度使去了吗?”宁北又有了新问题。
当初郑懈确实是如此说的,这种事,不可能专门骗他,没意义。凤翔在长安的西边,徐州在东边,相隔几千里,两地距离可不近。
“李军节度调往凤翔,那是五月间的事,后来正好碰上淄青李师道反叛,李军节度在长安面圣,没来得及到凤翔上任,直接改迁到徐州去了。”
“哦,是这样,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因为接下来的讨伐之事离不开李军,为了让他和那些将领们能够在战场上尽心尽力。
这回重写平淮西碑,实际上就是一个激励的措施,或者说是个交换条件。”宁北恍然明白过来了。
“
第535章 推碑的人[1/2页]